“計劃到2025年種植總面積達到5萬畝,鮮條產量達1.5萬噸,出圃石斛花卉1000萬盆,出圃種苗2億株,預計實現總產值100億元,其中一產產值20億元,二產產值50億元,三產產值30億元。”這是保山市龍陵縣“十四五”期間對該縣發展石斛產業定下的一個奮斗目標。如今,龍陵縣通過石斛特色產業多元融合發展的模式,正在向這一目標邁進。
時值4月暮春時節,走進保山市龍陵縣石斛研究所“花園式”的種質資源保護研究中心,不同品種的石斛花陸續開放,省林業和草原科學院與該所技術人員正圍在樹旁對石斛花進行品種鑒定。
據悉,2015年以來龍陵石斛研究所共保育石斛種質資源210種,其中《Flora of China》(《中國植物志》英文修訂版)收錄的國產石斛74種,《Flora of China》未收錄的國產石斛及國外石斛136種。該研究所經過多年實踐和反復試驗,選育出了“龍紫1”“龍紫2”“龍紫3號”“龍紫5號”等龍陵紫皮石斛系列良種,這些經過云南省林木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的石斛良種,為全縣發展壯大石斛產業打牢了基礎。
龍陵石斛產業發展離不開科技、文化的支撐。早在民國六年(1917年),由張鑒安修、寸曉亭等編纂的民國《龍陵縣志》一書中,將“石斛”列為“物產”。這里記載的“石斛”雖不特指龍陵紫皮石斛,但在龍陵民間習慣稱之為“紫草”“紫皮蘭”“紫皮吊蘭花”等。另外,龍陵縣還先后獲得“國家林下經濟及綠色產業示范基地”“中國滋養文化示范基地”“中國石斛產業發展聯盟會員單位”“云藥之鄉”“2022年度云南省‘一縣一業’特色縣”等稱號。
龍陵縣紫皮石斛產量分別占到全國、全省的70%以上、80%以上。近年來,龍陵縣以打造“綠色食品牌”為目標,突出“一縣一業”特色縣建設,在抓好石斛科技推廣、石斛文化內涵挖掘的基礎上,還注重從基地建設、品牌質量打造、市場培育等方面力抓石斛特色產業發展,這種“多元融合”發展模式持續為全縣石斛產業發展釋放新活力。到2021年底,全縣石斛種植規模達3.6萬畝,采收鮮條7500噸,實現產值47億元,惠及全縣10個鄉鎮81個村(社區)6.5萬人。其中僅石斛規模、產值就比2015年分別增加了1.6萬畝和43.5億元。
開屏新聞記者 崔敏 通訊員 郁云江 廖勤昌 王廷勇 攝影報道
責任編輯 楊質高
編審 楊茜
【來源:開屏新聞】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2
頭條 22-04-22
頭條 22-04-22
頭條 22-04-22
頭條 22-04-22
頭條 22-04-22
頭條 22-04-22
頭條 22-04-22
頭條 22-04-22
頭條 22-04-22
頭條 22-04-22
頭條 22-04-22
頭條 22-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