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財立方 記者 吳海舒 實習生 盧心平 文圖】“洋漢堡”們集體加速。
日前,百勝中國發布2023年中期業績公告,旗下品牌肯德基上半年經營利潤6.93億美元,同比增長102.6%。同一時間,麥當勞中國表示,到2028年實現1萬家餐廳目標。另一個漢堡巨頭漢堡王也加快了在中國的開店節奏,定下新開200家店的目標。
隨著漢堡市場的日漸成熟,近兩年,國內本土漢堡品牌也悄然崛起,出現了塔斯汀、沙朗阿甘等黑馬。新興漢堡品牌如何與傳統巨頭競爭?“中式漢堡”能在火熱的市場中分一杯羹嗎?
(相關資料圖)
麥當勞、漢堡王等“洋漢堡”加快開店節奏
8月9日晚間,百勝中國發布2023年中期業績報告。
上半年,百勝中國總收入為55.7億美元,同比增長16%,凈利潤為4.8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1.83億美元增加166%。其中,肯德基營收41.82億美元,同比增長15.8%,實現經營利潤6.93億美元,同比增長102.6%。財報稱,利潤增長主要得益于同店銷售上升及成本結構調整帶來的持續利好,利潤率亦大幅改善,促進經營利潤同比增長。
1987年,中國第一家肯德基在北京前門開業,肯德基正式進入中國。截至2023年6月30日,中國已經有超過9500家肯德基門店。
近日,麥當勞中國在媒體溝通會上表示,預計到2028年,麥當勞中國將實現1萬家餐廳目標。麥當勞中國首席執行官張家茵介紹,4億人口的美國目前擁有14000家麥當勞門店,而中國僅城市人口就已經有7億,如果不考慮時間和條件,中國應該有3萬家麥當勞門店。張家茵稱,目前,麥當勞中國總門店數有50%位于三四線城市,新店在高低線城市的占比各為一半。
今年,另一個漢堡巨頭也加快了在中國的開店節奏。
年初,漢堡王中國定下新開200家店的目標。在拓店策略上,加密城市和下沉市場將齊頭并進,形成規模效應,降低產品成本。此外,漢堡王中國也在持續探索小門店模式,漢堡王中國標準店與小門店將在不同區域按一定比例進行規劃。
經過30多年的發展,漢堡已經從舶來品變成日常餐飲消費的一部分。漢堡也已經成為一個市場成熟、有認知基礎、標準化程度高的產品。餐飲老板內參創始人秦朝認為,疫情后,消費者對性價比和消費環境的需求,讓快餐連鎖成為一個機會和風口。麥當勞、肯德基進入中國幾十年,積累了非常成熟的運營體系和經驗。中國市場年輕人多,消費者對炸雞漢堡已經完全接受,具有非常好的消費基礎,也是這些連鎖快餐巨頭看好中國的消費市場的原因。
2023新餐飲雙主場行業報告顯示,漢堡品類線上表現一直十分亮眼。2022年典型餐飲品類當中,西式快餐的代表品類炸雞漢堡,市場規模大,成熟度高,以3%左右的門店數,占據超12%的外賣交易額。
塔斯汀、沙朗阿甘等本土漢堡品牌崛起
除了一些“洋漢堡”,近兩年,國內本土漢堡品牌也悄然崛起。紅餐大數據顯示,店名帶有中國漢堡或者中式漢堡的西式快餐門店數量快速攀升,從2022年8月的1772家上升到2023年1月的3533家,短短5個月就翻了一倍。
8月14日中午,記者看到,沙朗阿甘鄭州國貿店內,許多家長帶著孩子在店內就餐,雖是工作日的中午,店內已經幾乎坐滿。
據悉,“沙朗阿甘”是隸屬于河南牧嵐山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沙朗阿甘鮮肉漢堡”連鎖品牌,主打鮮肉漢堡。官網信息顯示,沙朗阿甘于2017年創立,采用直營和特許經營合作的模式,截至2021年末,全國門店突破200家。
另一個本土漢堡品牌塔斯汀,則提出“中式漢堡”的概念,也成為近兩年快速擴張的漢堡品牌。
塔斯汀成立于2012年,以西式快餐店起家,得益于加盟模式,塔斯汀的門店擴張速度迅猛,目前全國門店突破4000家。在“炸雞漢堡”門類,門店數量僅低于華萊士、正新雞排、肯德基、麥當勞。
2023年,塔斯汀進行品牌升級,提出了“就是中國胃,就愛中國堡”這一概念,對“手搟現烤”和“中式餡料”的提煉,讓漢堡的味道無限貼近“中國胃”,不斷拓寬中國漢堡的產品邊界,新中式風格的門店也更加年輕化。
今年4月,西貝旗下中式快餐品牌“賈國龍空氣饃”正式更名為“賈國龍中國堡”,5月29日,賈國龍中國堡在北京地區十店齊開,主打小炒黃牛肉堡、本幫紅燒肉堡、外婆菜嫩蛋堡等,進一步將漢堡“中國化”。
中國食品行業分析師朱丹蓬在接受大河財立方記者采訪時稱,麥當勞、肯德基進入中國市場已30多年,漢堡這個品類已經不需要去做消費者教育了,它是一個成熟的大品類賽道,意味著有更多差異化、本土化的細分機會。中式漢堡就是漢堡大品類細分之下,進行本土化的產物。
還有行業人士認為,傳統中餐很難做到千店甚至萬店的規模,因為菜系復雜,很難標準化。而中式漢堡是中餐探索規模化的一種嘗試,也就是直接對標肯德基、麥當勞這樣的成功的快餐連鎖品牌。“麥肯就是已有的成功模式,而中式漢堡則加上了中國元素,在漢堡這個品類上進行了巧妙的創新。”上述人士表示。
食品安全,產品矩陣完善等方面還有學習空間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6月,全國餐飲收入24329億元,同比增長21.4%。作為消費“四大金剛”之一,餐飲消費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0%左右,是恢復和擴大消費的重點領域。
一位在某連鎖快餐品牌工作多年的人士認為,民以食為天,餐飲的消費復蘇更加明顯。不過,雖然有些品牌在加速開店,同時也不停有門店關閉。
“我在成都那兩年的感受就是,漢堡店開的多,但關的也多,市場競爭非常激烈,今天有新店開業,過幾天同行就開在了隔壁。日常除了發放優惠券刺激營業額,也會借力自媒體營銷往門店引流。”該行業人士稱,從消費市場來看,漢堡對于上班族、學生黨比較有吸引力,因為出餐快,方便,連鎖品牌的食品安全有保證。
35歲的夏先生告訴大河財立方記者,漢堡這種食物方便,不需要餐具,而且味道比其他餐食更穩定,翻車概率比較低,夏天也不會吃一身汗,平均每周就會吃一次。“還是更看重品牌,主要考慮衛生問題,平時吃麥當勞和漢堡王更多一些。”夏先生認為,塔斯汀餅皮比較特殊有記憶點,但口味來說和那些“洋漢堡”相比差別不大,漢堡人均不超過30元比較合適。
21歲的在校大學生小琦也認為,漢堡主打方便快捷。“麥當勞官網上都有標注每種漢堡的熱量,方便計算碳水蛋白質等。”小琦稱,塔斯汀很有辨識度,餅皮不一樣,不過,具體購買時,除了特別餓的時候考慮距離,平時還是很看重性價比。
“漢堡是西式的”印象深入人心,中式漢堡能夠分得一杯羹嗎?秦朝認為,消費者對于漢堡的認知已經非常成熟,中式漢堡并不是全新品類,而是從國內餐飲品牌提煉出來的比較聚焦的產品,再加上消費者的中國胃,未來市場有希望出現萬店規模的中國漢堡品牌。
“中式漢堡的定位有差異化優勢,但目前來看,在食品安全的管控,產品矩陣空間的夯實和完善等方面,國內餐飲企業跟這些巨頭連鎖餐飲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朱丹蓬說道。
責編:陳玉堯 | 審校:李金雨 | 審核:李震 | 監制:萬軍偉
頭條 23-08-14
頭條 23-08-14
頭條 23-08-14
頭條 23-08-14
頭條 23-08-14
頭條 23-08-14
頭條 23-08-14
頭條 23-08-14
頭條 23-08-14
頭條 23-08-14
頭條 23-08-14
頭條 23-08-14
頭條 23-08-14
頭條 23-08-14
頭條 23-08-14
頭條 23-08-14
頭條 23-08-14
頭條 23-08-14
頭條 23-08-14
頭條 23-08-14
頭條 23-08-14
頭條 23-08-14
頭條 23-08-14
頭條 23-08-14
頭條 23-08-14
頭條 23-08-14
頭條 23-08-14
頭條 23-08-14
頭條 23-08-14
頭條 23-08-14
頭條 23-08-14
頭條 23-08-14
頭條 23-08-14
頭條 23-08-14
頭條 23-08-14
頭條 23-08-14
頭條 23-08-14
頭條 23-08-14
頭條 23-08-14
頭條 23-08-14
頭條 23-08-14
頭條 23-08-14
頭條 23-08-14
頭條 23-08-14
頭條 23-08-14
頭條 23-08-14
頭條 23-08-14
頭條 23-08-14
頭條 23-08-14
頭條 23-08-14
頭條 23-08-14
頭條 23-08-14
頭條 23-08-14
頭條 23-08-14
頭條 23-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