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持證、技能河南”是河南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2021年10月28日,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高質量推進“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工作方案》,規劃了2035年前技能河南建設的宏偉藍圖。4月2日,記者從省人社廳獲悉,省人社廳、財政廳印發了《關于明確“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培訓評價等補貼資金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補貼咋發?發給誰?怎么領?《通知》一一給出了明確答案。
補貼對象有四類
“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培訓評價等補貼資金的補貼對象有四類,看看是否包括你?
企業。按規定開展培訓、評價等活動,符合補貼條件的省內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企業。
培訓機構。納入我省年度政府補貼培訓評價機構清單管理的各類院校、公共就業訓練中心、民辦職業培訓學校、企業培訓中心等。
評價機構。納入我省年度政府補貼培訓評價機構清單管理且免費向符合條件的勞動者開展評價、考核等服務的評價機構。
勞動者。有培訓需求、就業意愿、就業能力,年齡在16至59周歲,以及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但尚未按月領取職工養老金的非財政供養人員,政府購買服務的公益性崗位人員,參加政府補貼性培訓、評價考核并取得相應證書的人員。
明確三類補貼標準
補貼共分為培訓補貼標準,職業技能評價(職業資格評價、職業技能等級評價、專項職業能力考核)補貼標準,生活費、交通費補貼。
培訓補貼標準:
完成培訓學時且取得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含特種作業操作證、特種設備作業人員證)、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專項職業能力證書的:給予初級工1200元/人、中級工1600元/人、高級工2000元/人、技師4000元/人、高級技師5000元/人補貼;取得培訓合格證書的,給予700元/人補貼;初次取得特種作業操作證(特種設備作業人員證)的,給予800元/人補貼,參加3年一次復審培訓并換發新證的,給予200元/人補貼;對參加培訓不低于40個學時且取得專項職業能力證書的,給予800元/人補貼。
企業新錄用人員參加納入政府補貼培訓評價機構清單管理的機構組織的崗前集中培訓24個學時以上的,給予企業每人300元補貼。
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補貼標準按中級工每人每年5000元,高級工每人每年6000元執行。實際支出低于5000元的,據實申請補貼。財政部門按規定向列入新型學徒制培訓計劃的企業預支不超過50%的補貼資金,培訓任務完成后企業申請剩余補貼資金。對未按照計劃完成培訓任務的不予補貼,并收回預支的補貼資金。
企業職工脫產培訓補貼。企業職工(含勞務派遣工)參加納入政府補貼培訓評價機構清單管理的機構組織的,與本人崗位職業(工種)相同或相近專業的脫產培訓,集中時間在24個學時以上且取得培訓合格證書的,按每滿8個學時給予200元一次性補貼,每人每年最高不超過1000元。由企業組織培訓的,補貼資金直接補貼給企業;職工自主參加培訓的,補貼資金直接補貼給職工。
高級技師參加有高技能人才培訓資質的培訓機構組織的技能提升培訓,不少于5天且取得培訓合格證書的,給予2000元/人補貼。
在線學習補貼。參加經河南省“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認定的“互聯網+職業技能培訓”線上平臺學習,培訓學時在40個學時(含)以上,完成全部線上培訓項目且考核合格的,按每學時10元的標準給予補貼,最高不超過700元;每人每年可享受不超過2次補貼。
列入年度補貼目錄A類、B類職業(工種)的,培訓補貼標準分別上浮20%、10%。
企業、院校組織的職業技能競賽實訓補貼。納入全省年度競賽項目的,可按規定給予職業培訓補貼(不含獲獎人員資金、差旅費、交通住宿費、工雜費等其它費用)。由各省轄市、濟源示范區結合實際確定。
職業技能評價(職業資格評價、職業技能等級評價、專項職業能力考核)補貼標準:
符合條件的勞動者,經納入年度政府補貼培訓評價機構清單管理的機構免費評價,對同一職業(工種)同一技能等級通過初次職業技能評價并取得證書(不含培訓合格證書)的參訓人員,按專項職業能力證書100元,職業資格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初級工200元、中級工240元、高級工280元、技師350元、高級技師380元的標準,給予機構評價補貼。以考試考核、過程評價等方式評價取證的,按相應標準給予補貼;以直接認定方式評價取證的,可按相應標準的50%給予補貼。同一人員同一職業(工種)同一等級不得重復申領。工作中,各省轄市、濟源示范區可根據本地實際適當提高補貼標準。
生活費、交通費補貼:
對脫貧人口、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成員、“兩后生”中的農村學員和城市低保家庭學員,培訓期間按每人每天30元標準給予生活費補貼,市外省內參加培訓的,每人給予300元一次性交通費補貼,生活費、交通費補貼從就業補助資金中列支。其中,在線學習期間僅給予生活費補貼,且年度內每人最高不超過800元。
培訓、評價補貼原則上實行屬地管理
補貼咋申請?
原則上實行屬地管理,由所在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財政部門統籌實施。對在省直參保的鄭州鐵路局、武漢鐵路局符合培訓、評價補貼條件的人員,由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財政廳統籌實施。
推行職業培訓、評價補貼網上申報、網上審核、聯網核查和信息共享,實現“線上全省通辦、線下一窗通辦”“補貼培訓進系統、系統之外零補貼”。
脫貧人口及家庭子女,“兩后生”、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下崗失業人員和轉崗職工、退役軍人、殘疾人等參加免費職業技能培訓的人員,本人不繳納費用,由培訓機構或企業“先墊后補”或憑勞動者個人“信用支付”等方式墊支,補貼由企業或機構代為申請,補貼資金直接撥付給企業或機構。
每人每年可享受不超過2次的職業培訓補貼
我省還規定,符合條件的勞動者參加培訓后取得“五類證書”的,按規定給予職業培訓補貼。從2022年起,每人每年可享受不超過2次的職業培訓補貼,且同一職業(工種)同一等級不可重復享受。
有就業能力、培訓需求和就業意愿,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但尚未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的勞動者,納入職業培訓補貼、評價補貼和生活費補貼、交通費補貼范圍,參加補貼性培訓時不受年齡限制。
鄭報全媒體記者 李娜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