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消息,鄭州市財政局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要求,深度落實助企紓困支持政策,全力支持做好穩經濟促增長工作。
支持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
上半年,全市投入資金18.7億元,有力支持疫情防控,為經濟發展營造了穩定安全的外部環境。已撥付一線醫務人員臨時性工作補助及慰問金5119.8萬元,調動醫務人員工作積極性。撥付資金3.77億元,支持省、市定點救治醫院運營及設備購置,促進疫情防控、流調溯源和核酸檢測能力提升。撥付資金1億元,支持岐伯山醫院、第一人民醫院航空港院區、方艙醫院、核酸檢測小屋等建設。撥付資金4億元,支持做好五個階段多輪次全員核酸檢測,結合疫情形勢變化持續保障常態化核酸檢測。撥付資金3.62億元,支持做好外溢人員(跨區域轉運、隔離人員)隔離轉運、航空港區市級隔離酒店(泰豐公寓)裝修改造,以及機場入境人員、接收烏克蘭撤僑及額濟納旗專列等境外省外人員、援助外地醫務人員返鄭隔離等工作。撥付資金3.16億元,支持做好新冠疫苗采購和接種,實現全市接種1166.2萬人,覆蓋總人口的92.56%。
緩解企業融資難問題
圍繞企業生存發展最急需最迫切的難題,撥付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擔保費補貼及風險代償補償資金375.19萬元,引導金融機構為市場主體提供融資34.59億元。撥付創業擔保貸款貼息及獎補資金2686.1萬元,撬動創業擔保貸款1.45億元。累計發放應急轉貸資金89.3億元,為中小微企業節約融資成本2.5億元。投放“科技貸”業務專項貸款7.1億元,支持科技型企業快速發展。通過“外貿貸”、出口退稅資金池投放貸款2.3億元,幫助中小微外貿企業渡過難關。
加快惠民惠企政策落地見效
一是落實留抵退稅政策。克服留抵退稅規模大、時間緊和現金調度等困難,在最短時間內增加了企業現金流,共辦理全市留抵退稅退庫328.6億元,其中重點支持小微企業留抵退稅退庫127.3億元。
二是落實適度刺激性財政政策。投入資金4.1億元,支持開展綠色家電以舊換新活動、汽車消費券、餐飲消費券、電商消費券發放等促消費活動,帶動消費60億元。擬安排100億元財政性存款開展競爭性存放,激勵駐鄭金融機構加大對市場主體支持力度。發行政府專項債券325.54億元,支持醫療、住房、水利、農林等282個重點項目建設,促進擴投資、穩預期。
三是落實社保費緩繳等穩就業政策。延續實施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工傷保險費率政策至2023年4月30日,全市實施階段性社保費緩繳惠及14.5萬余戶單位,減免金額1.61億元。撥付公益性崗位補貼、創業培訓補貼等各類就業資金6679萬元,發揮資金效能保障就業。
四是落實減免房租政策。對承租我市市級行政事業單位出租的房屋,受疫情影響不能正常經營的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免繳2022年1—3月份房租,2022年4月—2023年3月份房租減半收取,截至6月底已減免房租4213萬元。
實現兌現惠企獎補直通直達
通過完善“親情在線”平臺建設,市財政不斷破解穩經濟、促發展政策兌現不暢問題,充分挖掘大數據潛力,提高精準度和效率,實現了“讓政策找人、讓數據匹配、讓資金直達”。一是實現政策精準服務。形成惠企利民“政策庫”,集聚28個市直單位和16個區縣(市)952條政策,提供分類檢索服務,可根據企業注冊類型、主營業務等標簽,開展政策主動推送,逐步實現企業找政策向政策找企業轉變。二是降低政策申報成本。搭建政策申請、審批、資金兌付全鏈條辦理,開放47個政策線上申報,通過城市大腦數據共享,對電子證照等進行快速比對、鑒別、認定,有效壓縮申報資料,精簡審批流程,降低企業成本。三是加快涉企資金直達撥付。上半年撥付涉企資金60.7億元,其中,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等資金8.1億元,惠及全市502家工業企業、712個項目;科技創新等資金7.9億元,惠及企業4052家。
保障企業生產平穩運行
市財政聯合各市直單位釋放體系合力,努力保持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為經濟發展提供要素保障。
一是支持保障物流體系暢通。聯合商務局對物資運輸車輛司乘人員開展快速核酸檢測,投入資金2020萬元配置相應設備。向承擔試點任務的20家物流企業撥付補助資金900萬元,完成城鄉物流高效配送試點驗收。加大對民航等受疫情影響較大行業企業紓困支持力度,撥付619家企業上市掛牌融資獎補資金3303.4萬元,階段性落實國內客運航班運行財政補貼政策。
二是支持企業復工復產達產。聯合市交通局落實好“白名單”等系列政策措施,確保重點行業企業在疫情期間不停工、不停產。撥付資金4473.4萬元,獎勵2021年度企業項目生產和技術設備投資。撥付資金600萬元,鼓勵整車和改裝車企業采購本地非關聯生產企業零部件,確保生產元器件保供穩價。
三是支持科技投入資金保障。聯合工信局大力推動技術改造,撥付2021年度企業技術改造項目補助資金1.7億元。撥付2021年企業上云補貼2248.5萬元、國家級和省級企業研發平臺獎勵5700萬元,加快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產業化應用。
優化政府采購營商環境
市財政持續營造公開公平公正的政府采購環境,推動“政采18條”加快落實,逐步構建政府采購統一大市場,通過政府采購支持穩經濟促增長。
一是推動政府采購系統集成互融。政府采購電子平臺實現與河南省政務服務平臺、“信用鄭州”、“鄭好辦”、財政預算管理一體化等系統平臺互聯互通,構建了全市“一張網、一個體系、一套標準”的“1+1+N”采購電子化監管模式,交易信息在線查詢、評標評審全程在線查看、交易痕跡在線追溯、監督管理在線實施,從市場主體的視角優化功能設計,更加便民利企。
二是大幅精簡政采流程。創新政府采購招標方式,實施政府采購全流程電子化、“不見面開標”和遠程異地評標,不再收取保證金,為1.67萬家投標企業減負19.2億元。壓縮合同簽訂時限為2個工作日、采購資金支付時限為5個工作日,提高政府采購辦事時效。
三是搭建“銀企對接平臺”。編印《鄭州市政府采購合同融資工具手冊》,引導、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中小企業融資支持,上半年為131家中小微企業提供普惠信貸3.5億元,份額增長63%。
四是大力支持中小企業。落實財政部工作要求,將下半年面向中小企業的預留份額提高至50%以上,比財政部高出10個百分點,累計向中小企業授予合同104份、金額2.39億元,占合同授予總金額的94.5%,政策成效顯著。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3
頭條 22-08-03
頭條 22-08-03
頭條 22-08-03
頭條 22-08-03
頭條 22-08-03
頭條 22-08-03
頭條 22-08-03
頭條 22-08-03
頭條 22-08-03
頭條 22-08-03
頭條 22-08-03
頭條 22-08-03
頭條 22-08-03
頭條 22-08-03
頭條 22-08-03
頭條 22-08-03
頭條 22-08-03
頭條 22-08-03
頭條 22-08-03
頭條 22-08-03
頭條 22-08-03
頭條 22-08-03
頭條 22-08-03
頭條 22-08-03
頭條 22-08-03
頭條 22-08-03
頭條 22-08-03
頭條 22-08-03
頭條 22-08-03
頭條 22-08-03
頭條 22-08-03
頭條 22-08-03
頭條 22-08-03
頭條 22-08-03
頭條 22-08-03
頭條 22-08-03
頭條 22-08-03
頭條 22-08-03
頭條 22-08-03
頭條 22-08-03
頭條 22-08-03
頭條 22-08-02
頭條 22-08-02
頭條 22-08-02
頭條 22-08-02
頭條 22-08-02
頭條 22-08-02
頭條 22-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