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四月,科幻冒險電影《頭號玩家》毫無疑問是我國電影市場最火爆的大片,影片上映17天票房已超過12億元。除了票房一路高歌以外,《頭號玩家》的口碑也達到了近幾年院線電影中少有的高度。目前,影片在豆瓣的評分高達8.9分,這樣的評分在商業(yè)影片中實屬難得。
《頭號玩家》不是一部嚴肅的科幻電影,它在斯皮爾伯格的新玩法下,把一個打游戲闖關(guān)的冒險故事,變成了全世界影迷、動漫迷和游戲迷的集體狂歡,甚至喚醒了很多人沉睡的人生記憶,與其一同共悲喜話當(dāng)年。
《頭號玩家》海報
“彩蛋”不斷往事重來
《頭號玩家》具有很強的針對性。首先,觀者要有一定的閱片量,對于電影史上的經(jīng)典影片有相當(dāng)?shù)牧私猓駝t很難體會到片中某些鏡頭的特別意味。從本片中尋找那些在歷史光影中掩映的畫面,既是對昔日美好時光的回憶,也能獲得對影片中各種橋段了然于胸的自我滿足感。
其次,網(wǎng)絡(luò)時代興起之后,與電影文化齊頭并進又不斷融合的是“ACG文化”。所謂“ACG”,即動畫(Animation)、漫畫(Comics)與游戲(Games)三個單詞的英文首字母組合。顧名思義,“ACG文化”指的就是這三個領(lǐng)域的文化。《頭號玩家》中涉及了大量的動漫游戲人物,觀者至少要對上世紀(jì)80年代到90年代的流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不然只能光看熱鬧而很難引起強烈共鳴。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這部影片中涉及到上述文化范圍內(nèi)的“彩蛋”(源自西方復(fù)活節(jié)找彩蛋的游戲,指電影中不仔細尋覓就容易被忽略的有趣細節(jié))達100多處,幾乎每一分鐘都有喚起觀者回憶的畫面出現(xiàn),如此規(guī)模的“彩蛋”集結(jié)是前所未有的,用“嘆為觀止”來形容都不過分。在很大程度上,影迷、動漫迷和游戲迷具有極高的重合度,這樣一個龐大群體的存在,至少影片的受眾基礎(chǔ)是可以保證的。可以想象,當(dāng)畫面中不斷出現(xiàn)觀者曾經(jīng)熟悉的電影鏡頭或曾經(jīng)熱愛的動漫、游戲角色時,那種往事重來又恍如隔世的人生況味,自然會讓人心有戚戚焉。
《頭號玩家》劇照
以游戲的名義回顧影史
如果把《頭號玩家》的外延僅僅局限在電影層面,這部影片不亞于一部電影回顧史。難能可貴的是,影片中“彩蛋”雖然多,但絕非簡單的堆砌,而是和劇情保持了極高的契合。例如,當(dāng)《金剛》中的大猩猩從天而降時,絲毫沒有突兀感。因為在這樣的幻想電影中,出現(xiàn)一個其它影片中的大怪物是合情合理的。而當(dāng)《回到未來》《星際迷航》《終結(jié)者》《閃靈》《周末夜狂熱》《鋼鐵巨人》等影片中的經(jīng)典元素出現(xiàn)時,你會發(fā)現(xiàn)導(dǎo)演在不斷提醒著你,這是你觀影歷程和人生經(jīng)歷的一次回放,無形中拉近了你和影片的距離,進一步增強了電影的接受度。
電影作為視覺藝術(shù),從其誕生開始,其藝術(shù)手法和技術(shù)手段就具有穩(wěn)定的傳承性。一百多年前,第一部科幻電影《月球旅行記》拍攝時用到的特效技法,如今依然在使用。我們不知道《頭號玩家》里出現(xiàn)的那頭恐龍跟1925年最早拍攝的恐龍題材電影《失落的世界》有沒有直接聯(lián)系,但可以肯定的是斯皮爾伯格后來的恐龍電影《侏羅紀(jì)公園》一定受到了該片的影響,并且《失落的世界》里初具雛形的定格動畫技術(shù)也發(fā)展為當(dāng)代電影特效的重要手段。我們在《頭號玩家》里看到的大量炫目的特效,其實都是從《金剛》等電影中逐漸發(fā)展而來的。無論技術(shù)如何改變,其最原始的內(nèi)核沒有變。這也是為什么在電影界,“致敬”和“模仿”作為一個重要的創(chuàng)作手段一直存在的原因。由此我們也可以理解,一個如斯皮爾伯格這樣的電影人為何在《頭號玩家》中不遺余力地“致敬”了如此眾多的前作。因為在某種程度上,一百多年來的光影世界就是在不斷地重復(fù)那些昔日榮光。
造夢者斯皮爾伯格
斯皮爾伯格是電影界少有的全能型導(dǎo)演,幾乎從不失手。在他的作品中,既有以藝術(shù)性思想性見長的《辛德勒名單》《拯救大兵瑞恩》《慕尼黑慘案》,還有以娛樂性商業(yè)性聞名的《大白鯊》《奪寶奇兵》《侏羅紀(jì)公園》,或者是二者兼顧的《外星人E·T》《人工智能》等等,這些無一不是影史上的經(jīng)典作品。
斯皮爾伯格
《頭號玩家》是電影迷、動漫迷和游戲迷的一個夢,而斯皮爾伯格就是那個造夢者。多年來,他涉獵了幾乎所有的類型電影,并且都有所建樹。他是當(dāng)代電影技術(shù)和理念的積極參與者和創(chuàng)造者。在他的作品中,還有一類較為特殊,例如早期的《鐵鉤船長》,后來的《丁丁歷險記》以及《圓夢巨人》等。這些影片都充滿了童趣,而童心恰恰是一個造夢者創(chuàng)造力的源泉。三年前的《圓夢巨人》是斯皮爾伯格的第一部真人3D電影,當(dāng)時就有人說斯皮爾伯格是在嘗試新的創(chuàng)作手段和創(chuàng)作思維。果不其然,三年后,他推出了這部《頭號玩家》,在此片中真人、動畫、游戲以及3D特效得到了更加全方位的展示。正是因為有斯皮爾伯格這樣的電影造夢者的不斷探索,我們才能在銀幕上一次又一次目睹視覺奇觀。
游戲感十足的電影
如前所述,《頭號玩家》不是那種科幻感很強的電影,盡管它的大部分場景都設(shè)定在未來的游戲世界里,但在本質(zhì)上它思考的不是人和宇宙的關(guān)系,而依然是人和人的關(guān)系。可以預(yù)期的是,在人工智能的幫助下,未來的人們能夠?qū)崿F(xiàn)足不出戶的人際交往,而影片也對此進行了利弊探討,但很明顯影片的重點不在于此。
就《頭號玩家》而言,斯皮爾伯格的著力點還是放在了實現(xiàn)游戲玩家夢境之上,簡而言之就是讓觀眾覺得好玩。《頭號玩家》的高明之處在于整部電影拍得十分接近游戲,觀者在欣賞電影、剖析“彩蛋”、回味過往的同時,獲得了高度的游戲體驗感和滿足感,這是本片的精髓,也是它能吸引年輕觀眾的關(guān)鍵。影片最后提醒觀眾,游戲之外才是真正的生活,游戲不過是人生體驗的一部分,這一人文關(guān)懷的結(jié)局一如既往地回歸了斯皮爾伯格電影的特征。
年過七旬的電影造夢者斯皮爾伯格在人生的后半程,創(chuàng)作了《頭號玩家》這樣的作品,既是對觀眾的回饋,也是對電影藝術(shù)的致敬,也許還有對自己電影人生的回顧。正如片中角色哈利迪在影片結(jié)束時說,“謝謝你來玩我的游戲!”也許斯皮爾伯格內(nèi)心深處也在說,“謝謝你們跟我一起造夢!”
頭條 22-01-21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