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著名演員趙麗穎、馮紹峰主演的電視劇《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于近日發(fā)布首版片花,不少網(wǎng)友調(diào)侃劇名太長、太文縐縐,記不住,不如叫《明蘭傳》簡單明了,因為該劇講述的是古代女子明蘭在備受冷落欺凌的打壓中自強自立的奮斗經(jīng)歷及傳奇故事。類似情況并非個別,如去年熱播的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這種以人物傳展開的劇情為什么要起一個與主題看似“八竿子打不著”的名字呢?
這類的例子還有很多,剖析這類片名大致有以下幾種表現(xiàn)形式,一是傍古詩詞及文言文,如《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寂寞空庭春欲晚》;二是抒情味十足,如《那片星空那片?!?三是講究“網(wǎng)感”,網(wǎng)絡(luò)用語特色濃郁,如《你這么愛我,我可要當(dāng)真了》。
這類“八竿子打不著”劇名給觀眾的直觀感受是看不懂、記不住??床欢憩F(xiàn)為兩點,第一是劇名怪異,難解其意。第二是題文不符,劇名與劇情大相徑庭,風(fēng)馬牛不相及。記不住表現(xiàn)為電視劇名字太長,動輒十幾個字,中間加標(biāo)點符號幾乎成“標(biāo)配”,既不簡潔也不明了。
電視劇名追求詩意和唯美本無錯,但有三個前提需要堅持,首先是讓觀眾看得懂、記得住。而時下有一種奇談怪論,認(rèn)為電視劇取名并不是讓觀眾看懂領(lǐng)悟,只是傳遞出一種虛無縹緲的氣質(zhì),有編導(dǎo)說,越是難看懂越顯超時尚、有文化,這觀點頗讓人貽笑大方,這種所謂“時尚文化”看似“陽春白雪”,實則是玩弄文化“噱頭”。在我看來,看得懂、記得住的片名,這對宣傳和提高收視率也是有幫助的。
其次是電視劇名要提綱挈領(lǐng),直接反映劇情主題,善于總結(jié)劇中獨特內(nèi)容或價值觀。這與寫文章異曲同工,常言道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標(biāo)題是文章的眼睛,標(biāo)題要反映文章的主題與內(nèi)容,讓讀者“窺一斑而知全豹”,這是好標(biāo)題的基本要求及功能。電視劇同樣如此,劇名就是電視劇的主題,要凝練地表達(dá)劇情,讓觀眾“觀斑知豹”,知道這個戲是講什么,主題要濃縮地反映內(nèi)容,內(nèi)容不能離題萬里,兩者切忌南轅北轍。
第三,電視劇名應(yīng)具有獨特個性,防止同質(zhì)化。如家喻戶曉的《瑯琊榜》《人民的名義》,劇名個性十分突出,讓人一目了然,而那些為了傍古詩詞的劇名,《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寂寞空庭春欲晚》,等等,真是有難識“廬山真面目”之感。
電視劇是大眾文化,要接地氣,符合觀眾的審美習(xí)慣,起名應(yīng)講究通俗易懂,簡明扼要,表達(dá)主題,反映劇情,過于追求“唯美主義”的片名只會弄巧成拙,離廣大觀眾所要求、欣賞的文化越走越遠(yuǎn)。與此同時,電視劇內(nèi)容本身也要“瘦身”“消腫”,不能動輒六七十集,唯美精致的畫面配著冗長雷同的情節(jié),要知道,只有精美的“皮囊”是打造不出精品的。
頭條 22-01-21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