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2021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情況數據。2021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34.3%,兩年平均增長18.2%,處于近年來同期較高水平。從邊際變化看,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僅增長4.2%,連續兩個月放緩。
“從量、價和利潤率三個維度拆分,主要是工業企業的營收利潤率在拖累利潤增速。和2021年1-11月相比,2021年工業企業全年的每百元營業收入的成本延續震蕩上行、費用出現季節性上升,兩者同步增加令工業企業的營收利潤率環比下降0.17%。”平安證券研究所資深宏觀分析師張德禮27日分析認為。
從各大類行業利潤占比來看,去年12月采礦業利潤占比繼續回落,由上一月的15.8%回落9.4個百分點至6.4%;制造業利潤占比為101.9%,相比上一月上行17.6個百分點,中下游行業利潤占比提升較快;12月電燃水供應業利潤繼續為負值,在煤炭價格處于歷史相對高位下,電力供應也面臨較大成本壓力。
從制造業內部來看,結構分化大幅緩解,中下游企業盈利繼續加速修復。12月,上游原材料制造業利潤同比增速為-33.4%,相比11月大幅回落39.9個百分點;在出口強勢帶動下,中游制造業利潤同比增速繼續大幅改善,回升33.6個百分點至34.9%;下游消費品制造業利潤同比增長29.4%,相比11月回升14.8個百分點,制造業內部盈利結構大幅優化。
“超半數下游行業的利潤增速繼續低位回升。而中游原材料和中游制造業利潤增速邊際改善的子行業不多,它們作為上、下游行業之間的‘夾心層’,尤其是中游制造業,仍面臨較大的高成本壓力。”張德禮進一步認為。
財信研究院資深研究員胡文艷亦判斷,2022年一季度工業利潤放緩壓力或加大。“一是國內散發疫情加重、疊加房地產投資回落壓力仍大,將對企業生產需求端形成較大沖擊,拖累利潤趨于回落。二是保供穩價和運動式減碳糾偏將驅動國內定價的商品價格重回均衡,加之海外需求回落、供給邊際恢復或帶動國際大宗商品漲價步入尾聲,預計工業品出廠價格(PPI)對工業利潤的支持將邊際減弱。三是2022年一季度工業企業利潤面臨的基數偏高,也不利于其增速提升。”
此外,張德禮表示,各類保供穩價政策雖改善了利潤在產業鏈上的分配格局,但由于終端需求尤其是內需低迷,工業企業在2021年10月和11月的生產小回溫后,開始收縮生產、主動去庫存。供給沖擊的政策約束已松綁,但需求收縮仍在持續,進而讓預期進一步轉弱,逆周期調節亟需加碼。“貨幣政策著力于改善企業融資環境、降低企業融資成本,若今年1月降息后的‘寬信用’效果仍不及預期,政策利率在3月前后或有二次下調的可能。產業政策在推進保供穩價政策的同時,還需著眼于改善中下游行業的生產經營環境。”(記者 劉揚)
頭條 22-01-30
頭條 22-01-30
頭條 22-01-30
頭條 22-01-30
頭條 22-01-30
頭條 22-01-30
頭條 22-01-30
頭條 22-01-30
頭條 22-01-30
頭條 22-01-30
頭條 22-01-30
頭條 22-01-30
頭條 22-01-30
頭條 22-01-30
頭條 22-01-30
頭條 22-01-30
頭條 22-01-30
頭條 22-01-30
頭條 22-01-30
頭條 22-01-30
頭條 22-01-30
頭條 22-01-29
頭條 22-01-29
頭條 22-01-29
頭條 22-01-29
頭條 22-01-29
頭條 22-01-29
頭條 22-01-29
頭條 22-01-29
頭條 22-01-29
頭條 22-01-29
頭條 22-01-29
頭條 22-01-29
頭條 22-01-29
頭條 22-01-29
頭條 22-01-29
頭條 22-01-29
頭條 22-01-29
頭條 22-01-29
頭條 22-01-29
頭條 22-01-29
頭條 22-01-29
頭條 22-01-29
頭條 22-01-29
頭條 22-01-29
頭條 22-01-29
頭條 22-01-29
頭條 22-01-29
頭條 22-01-29
頭條 22-01-29
頭條 22-01-29
頭條 22-01-29
頭條 22-01-29
頭條 22-01-29
頭條 2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