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水上城市,獨一無二的威尼斯水城是令人過目不忘。這是西方國家的文明遺產,但在古老東方的緬甸,萊茵湖的水上村落卻是世界上最美的水上商業街。當地生活的茵達族人一般把四根高腳木樁的房屋建在湖畔或島邊的淺水中,大大小小的房屋形成了一座座水上村落。遠遠望去,碧水之上村落點點,別有天地。
萊茵湖最大的特色有三方面:浮島、用腳劃船的茵萊人、水上市場。整個湖面上有大大小小的浮島,這些漂浮著的島可不是真的島嶼,而是用湖上漂浮的水草、浮萍、藤蔓植物等聚集起來,再覆蓋上湖泥而造成的浮島,它可以被固定住,也可以隨著湖水上漲自由漂浮,很多游客住在島上的竹樓里,經常是一覺醒來發現自己在另一個地方。
這種不可思議的現象后來成為不少游客爭先恐后的體驗,但大多數游客會選擇住在萊茵湖北部的娘水鎮。不過這里的住宿條件可不能與陸地比較,萊茵湖是經常停電的,如果住進沒有自備發電機的旅館,只能靠蠟燭度過漫漫長夜(建議自備手電筒)。但“悲劇”的同時又顯得美好,入夜后的萊茵湖十分安靜,湖上的燭光點點尤其浪漫。
盡管水上世界并沒有陸地生活那么豐富多彩,但這里更像是一個不問世事、不關心世界的另樣桃源。人們在島上種菜、養蠶、紡織、打鐵、制作金銀首飾等。即便游人如織,可生活的方式卻是那么的古老、傳統。
比如水上種菜,這不僅是萊茵湖的特色風光,也是全世界唯一發明。一塊塊細長的條田浮在水面上,種植著各種各樣的瓜果蔬菜,沒見過的還以為是水培蔬果。這些蔬果不僅無需施肥除草,也不會懼怕暴風雨,當地菜農從不擔心暴風雨后的顆粒無收。這種特殊的耕作方式使得萊茵湖不僅成為富庶之地,更是吸引了大量游客。
再比如他們劃船不用雙臂,卻是利用腳。每家門前都系有一葉扁舟,一出家門就以船代步,這像極了威尼斯水城,但這里卻沒有那么多橋。當地漁民、菜農,包括兒童上學,以及和尚化緣都要靠劃船往來于湖上。
當地人認為用腳劃船速度快而耐久,并能騰出手來撒網、拋叉,像這種行船捕魚兩不誤的活兒完全可以由一個人操作。這種獨特又傳統劃船方法至今仍在普遍采用,甚至是成為了萊茵湖吸引游客的一大亮點,而世界各地的攝影師更是青睞這樣古老的風景,尤其是許多西方攝影師對于東方文明的遺產充滿了好奇和向往。
因此除了種菜,捕魚也是這里的生活方式之一,而萊茵湖的特色美食自然離不開一道魚了。這里湖水清澈,陽光直射湖底,每天吸引著大量東西方游客的同時,浮島周邊也常是魚群聚集。每到收獲季節,湖區一派繁忙景象,車船滿載各種蔬菜瓜果和水鮮,遠銷緬甸各地。而這個時候往往是攝影師大量涌入的時候,比起自然風光的美,萊茵湖的人文景觀更為迷人。
因此水上集市,水上商業街就誕生了,這有點像是泰國的水上市場,但這里的水上集市卻更顯有原始的質樸味道。茵達族人自制的雪茄、丹納卡、絲織品還有一些銀器、漆器和木雕等,都是水上市場交易的主要商品,雖然這些主要提供給游客的,但蔬果水鮮也是常見。
在茵萊湖中央有個固定的人工島,上面建造了一座佛塔,信奉佛教的湖上居民經常是絡繹不絕地前來朝拜,因此在這座島嶼附近幾乎每天都有水上集市,人們會從這里買食品和日用品帶回家,許多漁民菜農也會把鮮魚和蔬菜運到這里出售。
這樣的景象十分獨特,它成為緬甸最大的水上市場,可以說也是世界獨一無二的風光了。盡管比不上水城威尼斯,但這里的水上生活更充滿了原始風味。
頭條 22-01-21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