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海淀區的中關村軟件園北側,是曾經的流動人口聚集地——唐家嶺村,因一本《蟻族——大學畢業生聚居村實錄》廣為人知。如今,這里已經變為滿眼綠色的森林公園,村里原有的部分磚石瓦片和門牌構成了“老街印象”等景觀,廢舊建材“重生”成為一道風景。
從中關村森林公園北三門走進去不久,就能看到路兩側高低錯落的墻壁,紅磚上還有唐家嶺中街40號、東北一街7號等老舊門牌。不遠處,一些“屋頂”臥在草坪中供孩子們玩耍,瓦片也來自拆遷的建筑。
中午,盡管天氣炎熱,李先生還是騎車帶2歲的兒子來這里玩耍。他說:“我就住在附近,家門口有這么大一片綠色很好。”
“快樂橘子皮”等網友點評說,這里變化很大,唐家嶺改造建設公園后仍保留了不少曾經的村落元素,既可以供老居民懷舊,也為公園增添人文氣息和美感。
據了解,這些景觀都是唐家嶺村拆遷前的原有建筑,通過整體規劃設計,將一些狀況較好的建筑物部分保留下來進行修繕,記錄這座公園騰退“增綠”的歷史。
北京市海淀區西北旺鎮黨委委員、組織部長喬廣林介紹,唐家嶺村戶籍人口不足3000人,流動人口卻曾達到5萬多人,是典型的人口倒掛村,環境臟亂差,安全隱患突出。
2009年底,北京市啟動50個重點村改造,唐家嶺被納入改造范圍。經過幾年的努力,村民陸續回遷上樓,并建設了公租房項目。唐家嶺舊村拆遷后,在原址建設了中關村森林公園,公園包括唐家嶺和土井兩個村,目前已建成面積占地4300多畝。一個臟亂差的城鄉接合部村莊變成了現代化的社區和城市“綠肺”。
像中關村森林公園這樣利用原有建材進行“留白增綠”美化的做法已經寫入文件。今年5月,海淀區發布了北京首個區級“留白增綠”建設指導意見,其中提出“留白增綠”要以節約為本,避免資金浪費。建議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可以使用拆違拆出來的木頭、石材修建附屬設施。
不僅是唐家嶺,從知名的萬家燈火裝飾城所在的塔院村,到曾有3000多平方米違建的“群租大院”——田村路93號院,在疏解整治促提升的過程中,海淀區很多地方“留白增綠”,或建設健身區、停車場等配套設施,讓城市環境更加宜居,提升百姓獲得感。
在海淀區東升鎮塔院村,原萬家燈火裝飾城所在地周圍聚集了大量低端業態和違法建筑。到2016年12月,塔院村雙泉堡地區273個宅基地院落全部完成騰退,萬家燈火裝飾城、盛宏達商品交易市場等14家共25萬平方米大型市場關停。
今年4月,塔院村將100畝騰退用地建設成為綠地,修正公園道路,種植國槐、欒樹、銀杏、油松等樹木,并將打造水系、景觀和休閑設施,預計明年春天即可對外開放。
在海淀區田村路街道,曾經的“群租大院”93號院拆除違法建設后,建成了4片5人制籠式足球場,其余邊角空地進行了綠化。目前,邊角地,騰退、拆違后的閑置地塊加上原有綠地已經在田村路街道形成了一百多處微型花園,“見縫插綠”不僅美化提升了環境,整治了衛生死角,也能防止違建的反彈。
頭條 22-01-21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