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環球網報道 記者 樊巍】據港媒報道,香港特區政府計劃于下月推行全民核酸檢測,目前正規劃具體安排及工作,香港特區政府已向內地請求支持,大幅增加香港的核酸檢測能力。《環球時報》記者18日從華大基因華昇診斷中心處獲悉,目前,華大基因方面已向香港提供三套“抗疫神器”——火眼實驗室,預估全部投用后,香港的日核酸檢測能力有望大幅提升,但目前,限制核酸檢測量提升的主要因素在于人手不足。
據新華社報道,2月17日,內地支援香港抗疫流行病學專家組于當日下午抵達香港開展工作。港媒稱,香港特別行政區長官林鄭月娥、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以及中聯辦負責人等到關口迎接。林鄭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核酸檢測是應對疫情的重要手段,而香港自身的檢測能力一直不足以支撐香港開展全民核酸檢測,但在中央提供大幅增加核酸檢測能力等支援后,香港將具備這種能力,林鄭表示在全香港開展全民核酸檢測是目前正在考慮的方案。
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作為內地支援香港抗疫的重要環節,目前深圳華大基因已向香港特區政府方面提供了三套用于開展大規模核酸檢測的“火眼實驗室”,將有效提升香港核酸檢測能力。
華大基因華昇診斷中心方面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問詢時表示,2月15日位于馬鞍山體育館的首套“火眼實驗室”在港正式啟用,單日檢測能力將逐步提升至10萬個單管測試樣本。但若用5合1的混樣檢測模式,單個實驗室每日可處理50萬個樣本。但是香港目前的疫情情況,還不適宜提高混檢的比例,“‘火眼實驗室’具備混檢能力,但是否實行混檢仍要根據政府指導意見,混檢在疫情早期的效果是最好的,但當陽性案例上升到一定比例,就不適合再采用混檢的方式了。”香港火眼實驗室總指揮劉星說。
華大基因華昇診斷中心方面表示,目前除了第一套“火眼實驗室”正式投入使用之外,另外兩套“火眼實驗室”正在加班加點布置,但根據前方的工作情況來看,目前,限制核酸檢測能力提升的最大因素主要在于檢測隊伍人力不足。“一座氣膜‘火眼實驗室’只能應付日常的圍封檢測及現有每日的檢測量,香港若要實施中小型的分區全民核酸檢測,還需要多增設2至3個臨時的氣膜‘火眼實驗室’,才能滿足檢測量。而想要達到‘動態清零’的目標,每日的檢測量就要達到300萬人份,這需要再增派1000人協助檢測。而目前僅有400名來自香港和內地的人員參與這工作。”華大基因華昇診斷中心董事長胡定旭稱。
胡定旭同時表示,能夠在“火眼實驗室”中開展核酸檢測的工作人員不是經過一天的訓練就可以“上手”的,這需要具備技術和經驗,香港本地的幾個大型實驗室人手有限,每天24小時滿負荷工作才能保證日數十萬的檢測量,想要進一步增加香港的日核酸檢測量,就需要“國家隊”的支援。
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為盡可能減輕人力負擔,降低對于人力資源的依賴,目前在香港投入使用的新的“火眼實驗室”正在加大自動化新儀器的運用。香港“火眼實驗室”總指揮劉星表示,香港背靠偉大的祖國,祖國能支持香港足夠的人力、物力成功抗疫,相信香港一定能夠打贏這場抗疫戰,盡快正常社會秩序。
頭條 22-02-18
頭條 22-02-18
頭條 22-02-18
頭條 22-02-18
頭條 22-02-18
頭條 22-02-18
頭條 22-02-18
頭條 22-02-18
頭條 22-02-18
頭條 22-02-18
頭條 22-02-18
頭條 22-02-18
頭條 22-02-18
頭條 22-02-18
頭條 22-02-18
頭條 22-02-18
頭條 22-02-18
頭條 22-02-18
頭條 22-02-18
頭條 22-02-18
頭條 22-02-18
頭條 22-02-18
頭條 22-02-18
頭條 22-02-18
頭條 22-02-18
頭條 22-02-18
頭條 22-02-18
頭條 22-02-18
頭條 22-02-18
頭條 22-02-18
頭條 22-02-18
頭條 22-02-18
頭條 22-02-18
頭條 22-02-18
頭條 22-02-18
頭條 22-02-18
頭條 22-02-18
頭條 22-02-18
頭條 22-02-18
頭條 22-02-18
頭條 22-02-18
頭條 22-02-18
頭條 22-02-18
頭條 22-02-18
頭條 22-02-18
頭條 22-02-18
頭條 22-02-18
頭條 22-02-18
頭條 22-02-17
頭條 22-02-17
頭條 22-02-17
頭條 22-02-17
頭條 22-02-17
頭條 22-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