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授權轉載自
槽值
(資料圖片)
(ID:caozhi163 )
" 幾家歡樂幾家愁。"
12 月 9 日,2022 年下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筆試成績公布,相關話題不斷被頂上熱搜,沖擊著考生們的心:
有人為成績合格激動不已,有人未通過無奈準備下次再戰,也有人卡在 69 分大關,距離合格僅有一分之遙。
這并不是教資第一次引起關注,隨手在網上一搜,你會發現和 " 教師編 " 相關的話題,逐漸在這幾年火了起來。
先是師范類院校的高考錄取分數線飆升:去年天津的高考提前批錄取中,華中師范大學投檔線達到了 692 分,比北大清華只低了 13 分。
當然還有考編群體的學歷內卷:深圳、廣州等地區,清北碩博畢業生成為新教師的新聞數見不鮮。
作為進入教師行業的第一道門檻,教師資格證考試也無疑成為了不少畢業生關注的焦點。
而在各種討論中,類似問題也不斷出現:
" 想考個教資,怎么越來越難了?"
教資考試,逐年火熱
往前推幾十年,人們還會開玩笑:" 上輩子殺豬,這輩子教書。"
意思是因為殺豬罪孽深重,這輩子才會當既操心又收入微薄的教書先生。
眨眼之間,風向已經調轉,光是考教師資格證的人數就已經可以用火熱來形容。
盡管教師資格證的高關注度,并不完全代表教師行業的熱度,但我們仍然能從數據里窺見一些年輕人對教師工作的態度。
截止到 2022 年下半年,教資的報考人數已經突破了 1144 萬。相比較 2018 年的 651 萬人,幾乎快翻了一倍。
也難怪有人吐槽,在自習室里看到備考的大學生,如果既沒有考公,也沒有考研,那么 99% 就是在考教師資格證了。
不過好在相比起考公考研的限定名額,教師資格證分數達標即合格,報考人數和通過率沒有直接聯系。
官方通報近幾年的筆試通過率大概是 35%,但隨著教資熱度攀升,仍然有不少考生在社交網站吐槽:題變難了。
往年裸考過教資的學長學姐基本變成了可望不可即的傳說,僅僅靠常識就做對選擇題的經歷已經成為歷史。
二戰、三戰的人也不在少數,對比多次考試的經驗,考不過反而成為了常態。
僅僅在 " 教師資格證 " 的話題下,已經有超過 20 萬條帖子和 20 億閱讀量。
" 焦慮 ",是帖子中經常看到的字眼。
這些焦慮在各種各樣的經驗帖里也很窺見一斑。
在社交平臺上搜索教師資格證攻略,收藏和點贊動輒過千。" 教資考試 " 儼然已經成為平臺上新的流量密碼:
《非師范生如何準備教資》《從教資計劃安排到面試著裝禮儀》…… 幾乎所有的問題都可以找到對應的攻略貼。
無論是非師范生,在職社畜還是 985 名校生,一夜之間,仿佛人人都手握教師資格證。
非師范專業 " 入侵 " 教資
師范生內部有一個自嘲,報什么專業都別報師范類,因為讀了師范你才發現,原來什么專業都可以來搶你的飯碗。
這種說法雖然有些夸張,但從網上各類教資經驗分享來看,非師范生考教資的群體日漸龐大:
學工科的可以報數學科目的教資,學文學的可以報語文,學物理或者化學則更加專業對口了。
事實上,在 2022 年下半年的 1144 萬報名考生中,有 800 萬是非師范專業的考生。
在各個網絡社區和社交平臺的分享中,這些非師范專業的學生,大多只需要復習三個月到十天不等,就能夠取得教師資格證。
這多多少少讓師范類學生覺得有些心理不平衡。
以北京師范大學為例,從大三到大四,師范類專業的學生,需要有至少 14 周的教育實習和至少 4 周的教育研習,不僅需要在指定的實習基地參與教學,還需要有一定的論文報告產出。
《師范類專業學生教育教學能力考核實施方案》。圖源:北京師范大學官方網站
除此之外,師范類學生還需要修讀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等專業課程,并且取得合格的成績。
師范生在 " 如何成為老師 " 上投入的精力,遠遠超過準備一場教資考試。
類比一下,就好像 " 掌握一項語言 " 和 " 通過一項語言考試 ",這其中有著時間、精力、熟練程度上的巨大差別。
即使 2022 年有部分高校的師范類學生可以免認定教師資格,但仍然需要通過一系列嚴格的考核才能夠畢業。
這中間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而取得的成績,含金量并不比教師資格證的考試低。
但現實中,作為專業人才的師范生,卻經常不如手握教師資格證的名校生受學校青睞。
這里的名校,包括排名靠前的師范類院校,但也包括大量的非師范類院校。
在《中國百強中學》名單中的學校,有將近九分之一的學校只招收 "211/985/ 雙一流 / 部屬師范 / 世界排名前 500" 的名校學生。
在深圳南外高級中學的擬聘名單上,清北的本碩畢業生多如牛毛,榮譽獎項更是金光燦燦。
另一邊,高職院校中的各類教育專業,卻被教育研究機構列為紅牌專業。
所謂 " 紅牌 " 專業,就代表市場就業壓力較大、空間較小,薪資待遇以及未來前景相對于其它專業而言相對較低,為不建議報考的專業。
非師范學生涌入教資考試,名校學生擠進中學,非頭部院校的師范生就業空間縮小 ……
這樣的情況,難免讓師范類學生覺得不太公平,寒窗苦讀四年七年,卻被非師范的學生 " 搶 " 走飯碗。
也有人提出:" 干脆禁止非師范專業考教資不好嗎!"
在非師范生眼中,教資的地位是薛定諤式的:
一方面,教師資格證書對他們而言,就像一張計算機二級證書。一張能力的證明,一個可以給簡歷錦上添花的東西罷了。
但同時,它保留了一種就業的可能性,一個還算體面的退路。
" 有個教師資格證在手,總歸會安心一點。"
當代畢業生,從考證來獲得安全感
教資考試熱,歸根結底,是教師崗位熱。
找工作的大學生和剛工作的年輕人往往會有一句口頭禪," 實在不行,大不了回去考公 / 考教師編。"
很難否認的是,盡管身處 " 圍城 " 之中的在職教師們對于自己的工作多有抱怨,比如從早自習到晚自習的超長工作時間,熊孩子和熊家長的雙重攻擊。但身處 " 圍城 " 外的年輕人依然覺得它是一個上乘的備選項。
在經歷過政策沖擊之后,教培行業的倒塌加劇了他們對于編制的向往——雖然不能 " 大富大貴 ",但至少旱澇保收。
再加上網上總能刷到,珠三角地區和江浙滬地區的教師崗位,有著不低的工資待遇。
動輒 30 萬起還包吃包住的年薪,即使是以高薪著稱的互聯網也不見得能有這樣的條件。
哪怕是從去年底開始已經傳出深圳教師降薪、" 去深圳當老師的清北畢業生開始逃離 " 的事實,教師編對于普通大學生來說依然是個不錯的選項。
今年來各行業裁員的新聞不斷,讓教師崗位 " 穩定 " 的光環愈發耀眼。
微博歷史熱搜。
綜合下來看,這個選項對于在秋招艱難掙扎的年輕人來說的確誘人。加上教師編制對于資格證的硬性要求,率先拿到證的人無疑占得了一絲先機。
與其說他們選擇考教資,更貼切的形容或許是:他們不得不去考取這樣一個證書,來獲得找到工作的安全感。
更加深入地了解年輕人的現狀,或許你會發現," 考證 " 在大學生群體之中是一個非常流行的詞語。
社交平臺上衍生出一批 " 考證 " 博主,從人力資源管理師到心里咨詢師,各類型的證書被他們分為三六九等,而教師資格證則是被排在金字塔上層的一個。
這種對于證書的執著和焦慮,在秋招數據里就已經有跡可循。
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2022 年的畢業生人數已經突破了一千萬,而在 2023 年,這個數字預計會達到 1100 多萬。
與每年劇增的畢業生人數相對應的,還有 16-24 歲青年人的失業率:
從 2022 年開始,青年失業率幾乎每個都創下新高,在今年的 7 月份的畢業季,這個數字達到了 19.9%。
2018 年至 2022 年的青年失業率。
在考證博主的評論區下面有這樣一條留言," 在秋招之前,除了焦慮,你還可以考證。"
聽起來有點沉重,但更多的是無奈。
從分數卷到學歷,他們幾乎做了自己能夠做的一切,卻仍然在秋招 0offer 的焦慮里輾轉徘徊。
即便知道未來的崗位,不需要你懂教資,或許也用不著普通話甲級,但留給年輕人的選擇并不多,他們不得不盡力抓住每一個可能性。
考證,是焦慮的外化表現。
當競爭對手手握一份證書,他們不得不用相同的方式來證明自己的競爭力。
半數以上的應屆畢業生對就業的期望有所降低。
除了面對競爭,考證對于包括職場人在內的備考大軍來說,還意味著 " 生活里的小目標 "。
離開了被期中、期末、中高考設定好節奏的學生時代,大學階段開始的自由,對不少人來說,也意味著迷茫。
努力也未必獲得回報的成年人社會,學習備考反而成了穩賺不賠的 " 投資 "。
有著(基本)確定日期的考試,也讓每日重復的生活,一下子有了重要的節點。
" 每天下班了不知道做什么,也沒動力看書充電,不如報個考試算了。"
從 " 得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 到 " 得到一份工作 ",從 " 最起碼有點事兒干 " 到 " 保留一個退路 "。
考證,或許是不確定的世界里,為數不多可以握在手里的籌碼。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09
頭條 22-12-09
頭條 22-12-09
頭條 22-12-09
頭條 22-12-09
頭條 22-12-09
頭條 22-12-09
頭條 22-12-09
頭條 22-12-09
頭條 22-12-09
頭條 22-12-09
頭條 22-12-09
頭條 22-12-09
頭條 22-12-09
頭條 22-12-09
頭條 22-12-09
頭條 22-12-09
頭條 22-12-09
頭條 22-12-09
頭條 22-12-09
頭條 22-12-09
頭條 22-12-09
頭條 22-12-09
頭條 22-12-09
頭條 22-12-09
頭條 22-12-09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