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映日荷花別樣紅”的時節,浙江省博物館舉辦了“吳昌碩與他的‘朋友圈’”展覽,丹青溢彩,翰墨飄香,金石流芳,頗有歷史情懷。
一個人,歸道山已有九十一年了,人們依然緬懷著他。一個人與他的一群朋友,遠行已近一個世紀,但歲月還是惦念著他們。那么,這個人與他的一群朋友一定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世承真情,道緣相守,經典永恒。整個展覽以吳昌碩的書畫金石為領銜,另有吳谷祥、吳云、楊峴、任伯年、翁同龢、吳大澂、王一亭等人的精品力作,因而彌足珍貴。確切地講:這是一次貨真價實的近現代書畫領袖與領軍們的一次高峰藝術展,更是一次筆墨丹青的歷史巡禮。正是這群朋友以群體的踐行,共同打造了近現代書畫的輝煌,凸顯了這個“朋友圈”共同的歷史責任和藝術使命。觀瀾索源,振葉尋根。這也是本次展覽所彰顯的深層的歷史意義和藝脈傳承價值。
徜徉在吳昌碩朋友展中,大師們互贈作品、互相題跋、丹青結緣、翰墨承誼、金石傳情,彌散出如此和諧、協作的群體精神和互補、包容的團隊意識,留下了那么溫馨、友善、互助、提攜的人生記憶,這是一份相當寶貴而值得弘揚的人文資源。
中國書畫的審美方式和藝術形態,除了其傳統功力、筆墨造詣、風格彰顯外,其詩意蘊涵是構成內在精神底蘊的核心,由此形成了“詩心文膽”與“文心雕龍”的雙向同構。近現代書畫一代巨擘吳昌碩,以自己的從藝歷程和翰墨丹青,極有使命擔當和藝術價值地演繹了這個美的歷程和江南文化效應。而這正是中國書畫所推崇、所達到的高級境界——詩意的表現和傳遞。這批吳昌碩的朋友由此結成了詩書畫印的藝術共同體,從而整體提升了近現代書畫的創作高端性與歷史引領性。
“風波即大道,塵土有至情。” 唯其如此,借浙江省博物館舉辦“吳昌碩與他的‘朋友圈’”之際,把吳昌碩一生的“朋友圈”作一歷史的梳理。
頭條 22-01-21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