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長江日報
梁聲譽,一位91歲的老人
曾是武漢輕工大學古代文學老師
15歲,她月工資只有4銀元
也要給揭不開鍋的學生1銀元
25歲,省下糧票接濟孩子多的同事
60年代,拿著兩位數的工資
她也要拿出10元資助困難學生
18年前起
她開始每月拿出300元資助困難學生
可是,她20多年沒添過一件新衣......
15歲小老師拿出一塊銀元幫學生
梁聲譽祖籍河南省潢川縣,15歲初中畢業后,成為潢川一家教養院的教師。
老人育有兩兒兩女,但她晚年堅持住福利院。她對孩子們說:“我年紀大了,幫不上你們什么忙,也不想給你們添麻煩。”
在女兒謝若虹眼里,母親一生都在為別人著想,沒有一點私利心。
在潢川工作時,老人資助過一個名叫周德隆的學生。周德隆家里窮得揭不開鍋,梁聲譽拿出一塊銀元給了他,而她當時一個月工資僅4塊銀元。
“上世紀80年代,這個學生輾轉找到母親,硬塞給她2000元報恩。”謝若虹告訴長江日報記者,母親后來又把這筆錢用于幫助其他困難學生。
20多年來沒添過一件新衣
1951年,梁聲譽成為武漢糧食工業學校(武漢輕工大學前身)的教師后,仍在堅持助學。
哪位同事家里孩子多,她就將自己家的糧票贈給同事;上世紀60年代,她每月拿出10元補貼困難學生;一次,了解到一名廣東學子沒帶棉衣,她就給這名學生買了一件棉襖。
該校一位教師回憶,2000年前后,老人主動找到學工處,說想每月拿出300元定點資助困難學生。從那時候開始,老人開始定向資助某個學生,直到這個學生畢業,再繼續資助另一個。
武漢輕工大學老干處工作的廖興紅告訴長江日報記者,前幾年老人身體好時,都是自己把助學金送到學校,這兩年行動不便,她就托人送到。
受助學生看望住在福利院的梁聲譽
讓師生感動的是,自上世紀90年代起,老人20多年來沒有添過一件新衣。
去年,老人還提出在每月300元資助金額的基礎上增加100元。考慮到老人手頭也不是特別寬裕,年紀又大了,校方勸她不用加,但她堅持要多加100元。
梁聲譽80歲開始將畢生所學出書給后輩參考
她的養老院鄰居王婆婆告訴記者:“梁老師學習太拼了,90歲的人有時寫到興奮時還熬夜,她是我們這一層熄燈最晚。”
她資助的學生效仿梁老師助學
“大一我家里出現變故,梁老師拉了我一把,讓我十分感激。”武漢輕工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2014屆畢業生余亮是梁聲譽資助的學生之一。
余亮畢業后,每月從工資中拿300元,效仿梁老師資助該校學生,直到現在。他說:“我以梁老師的名義助學,想讓她在有生之年看到自己的精神得到傳承。”
該校大三學生周翠萍是梁聲譽老人離世前資助的學生。周翠萍接受資助時,還以為老人生活比較富足,后來在福利院見到老人時,感到很震驚。
“福利院條件很一般,老人吃的飯菜很簡單,衣服也是舊的。”周翠萍沒想到,老人是自己省吃儉用在資助她。
11月3日,梁聲譽病逝后,周翠萍前去送老人最后一程。在遺像前,她“撲通”一聲跪下……
老人病危時,
師生去醫院看望病床上的她
那時,老人仍惦記著學生的生活費
……
頭條 22-01-21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