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是我這輩子都離不開的‘戰場’。”在河南洛寧關廟村300多畝的金珠沙梨果園里,李萱萱笑得一臉燦爛。今年首個農民豐收節上,李萱萱獲得了河南省新型職業農民創業創新大賽優秀獎。
李萱萱今年29歲,畢業于西安美術學院。畢業后也到大連等地做過設計師。周圍的人都沒想到,有一天,這個時尚設計師會回到老家當一名農民。
李家有家學淵源。她的父親李應賢從1983年開始和農業打交道。選種、育苗、種植、改良,一做就是30多年。1998年,李應賢培育出的沙梨通過了河南省農業廳專家審定,因“色澤如金,形美如珠”被定名為“金珠果”。隨后,從1999年開始,李應賢又歷時16年研究成功了金珠果沙梨的全新栽培模式。
從小耳濡目染,李萱萱對土地、對農民有著和同齡人不一樣的感情。眼見父母年齡漸長,2015年,李萱萱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毅然告別大城市回到家鄉。
在洛寧縣馬店鎮關廟村,她扎下根,帶領鄉親們種沙梨。從園區規劃到灌溉管子的位置,從幼苗培育到不同季節的管理,事無大小她都親力親為。經常早晨五六點就到地里干活,晚上七八點才回家。鄉親們都說,“這個大學生種起地比農民還勤奮。”
關廟村曾是貧困村。在李萱萱父女的帶動下,村里幾百戶農民嘗試種植近3000畝的金珠果沙梨。父親李應賢牽頭成立了洛寧縣金珠果協會,免費給果農上課,在技術上提供指導。
馬店鎮對種植戶給予資金、政策、技術、銷售、品牌建設等一系列扶持。幾年時間,那些跟著一起種沙梨的村民都富了起來,很多家不僅蓋了樓房,還買了小轎車。
據了解,地處豫西深山區的洛寧縣,是國家級貧困縣。近年來洛寧縣以綠色有機農業品牌為主線,發展了蘋果、金珠沙梨、櫻桃、核桃等富民產業,涌現出一群具有較高的科學文化素質,現代農業生產技能、專業的經營管理能力以土地為生的年輕人。他們積極投身于農業,成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中流砥柱。
談起下步打算,李萱萱說:“我始終會牢記省委書記王國生鼓勵我們把熱愛的事業堅持下去的殷切希望,不僅要在農村這個大舞臺奉獻青春和理想,還要讓'農民'這個稱呼變得更值得尊重。”
頭條 22-01-21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