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 陳薇 實習生 張銳)7月13日,2022京東全球科技探索者大會及京東云峰會上,中國信通院產業與規劃研究所聯合京東科技發布《數實融合 產業賦智——城市數字經濟發展實踐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
【資料圖】
信通院產業與規劃研究所從數字基礎設施、數據資源要素、數字技術產業、數字融合應用、數字經濟治理等維度綜合分析城市數字經濟發展水平,將城市數字經濟發展分為綜合型、特色型和潛力型。當前,我國大部分城市均屬于潛力型城市,需要引進人才提高創新能力,培育一批有影響力的數字經濟企業,增強城市能級和輻射能力。
我國數字經濟在GDP中占比已近四成
中國信通院此前發布《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報告(2022年)》顯示,2021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45.4萬億元,在GDP中的占比已從2008年的15.2%增長到2021年的39.8%,年均增長率遠遠高于GDP的名義增長率。
數字經濟成為全球未來的發展方向,城市數字經濟是國家數字經濟在城市空間范圍內的表現。而在白皮書中,也定義了“城市數字經濟”的概念:“城市數字經濟是以城市為發展空間,以數字技術為核心驅動力量,以現代信息網絡為主要載體,推動資本、技術、勞動、數據資源等生產要素高度聚集,充分發揮數字技術對實體經濟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的城市經濟形態。”
在信通院產業與規劃研究所看來,城市數字經濟具有網絡實時性、空間直達性、技術滲透性、報酬遞增性和外部經濟性五大數字經濟共性特征,其數字經濟發展狀況客觀體現了我國數字經濟的建設水平。
盡管各類城市在發展城市數字經濟中取得顯著成效,但也存在著實體經濟轉型內生動力不足、數字技術轉型支撐賦能不強、城市數字經濟發展環境不優等挑戰。持續推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已經成為城市數字經濟發展的主線和關鍵路徑。
目前,國家及各地紛紛發布政策文件,明確將“數實融合”作為數字經濟發展的主線。數實融合的總體架構由數字基礎設施、數據資源要素、數字技術產業、數字融合應用、數字經濟治理五個要素,產業治理、產業運營、產業供應三大環節和政府、園區、企業三大主體共同構成。
城市數字經濟發展分為三類
在白皮書中,信通院產業與規劃研究所從多個維度綜合分析城市數字經濟發展水平,將城市數字經濟發展類型分為三大類,即綜合型、特色型、潛力型。
其中,綜合型城市以北京和上海為代表,這類城市數字經濟體量全國領先,具備豐富數字人才、數字技術資源優勢,數字基礎設施完備、政策配套完善、數字經濟帶動作用明顯,對我國數字經濟發展起到引領作用。
公開數據顯示,2021年北京的數字經濟核心產業企業發明專利授權量達到4.3萬件、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達1.6萬億元。而上海2021年工業增加值、三大先導產業總規模、軟件與信息服務業營收、在手投資總額全面突破1萬億元。
部分省會城市則是特色型城市的代表。合肥、南京等著力發展壯大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人才等創新力量。成都、武漢、石家莊等與周邊省市協同發展,強化產業鏈上下游銜接。特色型城市數字經濟發展憑借技術驅動或資源驅動或國家重大戰略紅利,實現城市產業突破性發展,區域領頭效應明顯,對我國數字經濟整體發展有重要支撐作用。
當前,我國大部分城市均屬于潛力型城市。該類城市正探尋和發揮區位優勢、自然資源要素稟賦或固有傳統優勢行業,通過發展數字經濟增強城市能級和輻射能力。鶴壁、大同等加快推動煤炭等傳統產業升級,拉長做優煤炭產業鏈。淄博、臨沂等打通產業鏈企業數據通道,構建傳統產業智慧發展生態。
依托數智供應鏈京東搶抓城市數字經濟發展機遇
在眾多城市蓄力發展數字經濟背景下,京東科技依托長期積淀的數智供應鏈能力,搶抓城市數字經濟發展機會。其結合城市數字經濟發展的不同類型,圍繞產業治理鏈、運營鏈、供應鏈攜手政府差異化打造出各具特色的城市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案例。目前,京東科技城市數字經濟業務,已經覆蓋全國超20個省份、落地80多座城市、共建70余個園區、集聚超5000家企業。
“我們與80多個城市接觸過程中發現,盡管大家都希望發展數字經濟,但很多城市存在找切口不容易、缺乏體系化支撐等實際的問題。”京東科技數字城市群副總裁趙云峰在接受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采訪時說,京東科技恰好可以提供系統化的城市數字經濟發展方案,幫助城市尋找數字技術和當地實體經濟融合的“抓手”,從而在當地培育出數字經濟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
以京東科技與鶴壁市政府共建數字經濟產業園為例,京東科技數字城市群副總裁、數字產業業務部負責人徐偉光說,合作之初當地數字基礎比較薄弱,京東就將在東南沿海面臨用工成本高的制造型企業引入鶴壁,同時幫扶入駐企業設計網銷爆品、拓寬銷售渠道,引發服務業和貿易類企業聚集。
隨著雙方合作的逐步深化,鶴壁市政府將智慧城市建設向京東開放,雙方共同推動營商環境改造、興業智能應用建設,同時助力相關數字化產業繼續落地。
“在整個過程中,鶴壁市政府拿出極大的誠意:在土地撥劃、廠房建設、企業用工等方面都給予極大的支持,雙方共同為企業落地創造了良好土壤。”徐偉光說。
責編:陳玉堯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2
頭條 22-07-12
頭條 22-07-12
頭條 22-07-12
頭條 22-07-12
頭條 22-07-12
頭條 22-07-12
頭條 22-07-12
頭條 22-07-12
頭條 22-07-12
頭條 22-07-12
頭條 22-07-12
頭條 22-07-12
頭條 22-07-12
頭條 22-07-12
頭條 22-07-12
頭條 22-07-11
頭條 22-07-11
頭條 22-07-11
頭條 22-07-11
頭條 22-07-11
頭條 22-07-11
頭條 22-07-11
頭條 22-07-11
頭條 22-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