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財立方 記者 賴蘇婷 北京報道】4月20日,深圳市場傳出消息稱,各銀行將正式“告別”二手房參考價。即未來辦理按揭業務已不再按參考價作為基準,將以網簽備案價和評估價孰低為準。
消息引發市場熱烈討論,但迄今為止仍未有官方消息流出。
(資料圖)
四大行回應不一,部分業主連夜漲價
4月21日,大河財立方記者以購房者的身份聯系深圳銀行核實消息,中國工商銀行深圳分行某支行工作人員表示,并未收到相關通知。記者從中國銀行深圳分行處也得到類似回應,表示“沒有新的政策推出”。
但中國農業銀行深圳分行與中國建設銀行深圳分行則對該傳聞給予肯定的回復。
其中,中國農業銀行深圳分行的深圳個貸中心回應,深圳二手房放貸額度“以網簽備案價和評估價孰低為準”,“昨晚(21日)9點多發出的通知”。中國建設銀行深圳分行某支行客戶經理回應,“按照評估價做貸款,收到了上面發布的指引”。
多位深圳房屋中介人員告訴大河財立方記者,當前執行“新政”的銀行主要是四大行,但從目前核實的情況看,該說法并不完全屬實。
消息傳出后,部分深圳業主開始連夜漲價。
其中負責深圳熱點片區的房屋中介張先生告訴大河財立方記者:“從消息出來以后就有業主聯系中介把價格提高了,30萬到100萬元不等。”
“會抬高價格的主要是不著急出手的業主。”張先生解釋道,“大部分業主還沒動靜,但不排除日后會把價格提高?!?/p>
業內人士:取消二手房參考價,不屬于對樓市的“強扶持”
多位業內人士向大河財立方記者表示,現在繼續推行二手房參考價制度的意義已經不大,因為已經有較高比例的房源低于參考價成交。
國家高端智庫研究員宋丁告訴大河財立方記者:“銀行對二手房貸款不再依據參考價政策,該措施有一定成分的‘政策性扶持’,畢竟有些地段的二手房掛牌價和成交價仍然高于參考價。但反觀兩年多來二手房參考價執行效果,大多數片區和樓盤的房價已經接近、等同或低于參考價?!?/p>
“這表明,政策效果已經明顯出來,政策事實上是‘大隱于市’了,剩下的一些高價地段的樓盤交易,對整個二手房市場來講影響也是有限的。這恰恰反映了政策投放的穩健性,而不屬于‘強扶持’。”宋丁說。
根據樂有家研究中心數據,一季度深圳全市成交熱點樓盤,基本均以低于或接近參考價(成交價與參考價偏差10%以內)成交。截至3月底,深圳市二手住宅掛牌量超5.3萬套,掛牌價小幅下調,利好購房者。
對于當前二手房指導價取消的消息,多位購房者表示,他們并不會因此而著急上車。
從事建筑設計行業的晏先生告訴大河財立方記者:“深圳樓市熱度下降是不爭的事實,我前段時間參加了蛇口深鐵熙府的人才房搖號,第一梯隊66%的人棄選,除去配套、環境的因素,最主要是貴,很多人買完就后悔?!?/p>
另外一名購房者周女士則表示:“房子不漲就等于跌,畢竟每個月還有一萬多的利息要給,對比之下不如租房劃算。”
二手房參考價推出后,深圳二手房市場量價齊跌
深圳二手房參考價制度是強烈抑制深圳房價上漲和炒房投機風氣的重要一步。
據券商中國記者梳理統計,2019年9月至2020年11月,深圳二手房價環比漲幅均位居全國前五;繼2020年3月和6月漲幅位居全國第一后,10月漲幅再次升至全國之首。
面對樓市迅猛漲勢,深圳于2020年7月15日推出調控政策,從限購、限貸、打擊“假離婚”、豪宅線調整等多方面入手降溫樓市。2021年2月8日,深圳在國內率先建立二手住房參考價格發布機制,發布全市3595個小區的指導價,被看作是樓市調控殺手锏。
自參考價政策實行兩年時間里,政策效果顯著,深圳樓市二手房市場量價齊跌,樓市進入低谷期。
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數據顯示,政策出臺前,深圳的二手房價格高達7.5萬元/平方米,政策出臺后,價格直線下滑,至2022年價格穩定在6.4萬元/平方米,房價下跌約15%。
另據樂有家研究中心數據,在二手住房參考價出臺當年,深圳二手住宅成交量同比下滑57%,2022年繼續腰斬,成交量同比下滑47%,全年成交量僅2萬套出頭,創近二十年最低紀錄,相較2020市場高峰縮水近八成。
廣東省規劃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告訴大河財立方記者:“二手房參考價已成為深圳樓市的長效機制。這個政策的目的就是希望市場價格向參考價格靠攏,不希望房價明顯超出參考價格,也不希望房價明顯低于參考價。如果高于參考價格,只能按照參考價格來貸款,這就是去杠桿效應。如果低于參考價格,只能按照網簽價格來貸款,如果想多貸款,就要回到參考價格?!?/p>
李宇嘉認為,目前可以做的就是參考價保持不變,在執行過程中采取靈活的辦法,即銀行根據參考價和網簽價格孰低的原則。這樣做,一方面讓銀行按揭評估價格更靠攏市場價格,避免參考價失真;另一方面,也避免了調整并公布參考價導致市場形成房價輪番下跌的預期。希望參考價能夠成為市場價格的“錨”,讓市場價格向參考價靠攏,從而實現穩定住房價格的目的。
責編:王時丹 | 審校:張翼鵬 | 審核:李震 | 監制:萬軍偉
頭條 23-04-22
頭條 23-04-22
頭條 23-04-22
頭條 23-04-22
頭條 23-04-22
頭條 23-04-22
頭條 23-04-22
頭條 23-04-22
頭條 23-04-22
頭條 23-04-22
頭條 23-04-22
頭條 23-04-22
頭條 23-04-22
頭條 23-04-22
頭條 23-04-22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