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_媒體互連】
小伙伴們,你們知道嗎?最開始的甲骨文并不是用來研究商代歷史的,在近代甲骨文的發掘研究過程中,有一段令人遺憾的甲骨文發現歷程,專家們稱其為“人吞商史”。商史?商史怎么吞?如果你也有相同的疑問,接下來就讓我為大家講述這一段鮮為人知的歷程。
商代晚期,人們無事不占、無事不卜。當時的商王常用甲骨來占卜吉兇,占卜后將所得結果刻在甲骨上,我們后人就稱刻在骨頭上的文字為甲骨文;當時的小屯村的農田里就有很多奇怪的骨頭,隨后被人們當成一味藥材“龍骨”,許許多多的商代史料被磨成粉,當做中藥吃進肚里,這就是所謂的“人吞商史”。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甲骨文最早被確認的時間是清朝末年,當時的小屯村還是一片農田。當時的農民伯伯在田里耕作時,就會挖出各種各樣奇怪的骨頭,有的上面還有奇怪的符號,但沒人知道這些骨頭是干嘛用的,于是他們隨手丟在了路邊或者就是用來填坑了。
恰巧這時,有一位叫李成的剃頭匠,染上一身膿瘡,無錢買藥,無可奈何中把揀來的甲骨碾成粉末敷在瘡上,想不到瘡面的膿水被骨粉吸干了。他把骨粉敷到流血的傷口上,血止住了,他驚奇的發現骨粉還有止血的功效。
于是乎,骨粉的神奇功效在小屯村,一傳十十傳百,大家都紛紛效仿。他們把甲骨收集起來,說成是龍骨(《本草綱目》里面有記載,龍骨即是古代脊椎動物的骨骼)賣到了中藥鋪,藥鋪掌柜以六文錢一斤收購。
自此,“龍骨”成為小屯村民的一項生計。大多數村民在農閑時都搜羅“龍骨”。碎的用鋼銼打成細粉,用做刀尖藥,醫治破傷出血等。
彰德府藥鋪的“龍骨”積得多了,就派人把成麻袋的“龍骨”運到河北省安國縣。那里是華北最大的中藥材集散地,又是近現代中國有名的中藥材批發市場之一。小屯“龍骨”就是通過這里,發散到全國各地的。
羅振玉的《洹洛訪古游記》也描寫了這種發現過程。文中說:“此地埋藏龜骨,前三十余年已發現,不自今日始也。謂某年某姓犁田,忽有數骨片隨土翻起,視之,上有刻畫,且有作殷色者,不知為何物。北方土中,埋藏物多,每耕耘,或見稍奇之物,隨即其處掘之,往往得銅器、古泉、古鏡等。得善價……且古骨研末,又愈刀創,故藥鋪購之,一斤才得數錢。骨之堅者,又購以刻物。鄉人農暇,隨地發掘,所得甚夥,揀大者售之。購者或不取刻文,則以鏟削之而售。”由此人們認為,也許真的是小屯村的農民首先發現了甲骨,但是,這些農民并不知道甲骨的真正價值,只是把它視為“龍骨”賣到藥店里去。
責任編輯:毛艷鴿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頭條 22-12-11
頭條 22-12-11
頭條 22-12-11
頭條 22-12-11
頭條 22-12-11
頭條 22-12-11
頭條 22-12-11
頭條 22-12-11
頭條 22-12-11
頭條 22-12-11
頭條 22-12-11
頭條 22-12-11
頭條 22-12-11
頭條 22-12-11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09
頭條 22-12-09
頭條 22-12-09
頭條 22-12-09
頭條 22-12-09
頭條 22-12-09
頭條 22-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