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大河財立方 記者 朱娟】12月14日,中關村金融科技系列活動——第十屆金融科技論壇年會暨2022“光大杯”中關村番鈦客金融科技國際創新大賽頒獎典禮在線上舉辦。本屆論壇年會以“科技引領 數智未來”為主題,聚焦全球金融科技新發展、高精尖技術在中國的前沿實踐應用,共探全球金融科技發展未來。
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長聘副教授、清華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長兼區塊鏈研究中心主任徐葳在論壇上發表了題為“數據安全治理的關鍵技術”演講。
他表示,國家十分重視數字化轉型,提出了“十四五”期間要以數據為關鍵生產要素,支持重點行業數字化轉型,尤其提出數據要作為企業的核心資產,數據要素流通要起引領的作用。這種數據流通既包含了企業內的數據流通,也包含企業外的數據流通,所以也被稱為內外部數據流通的雙循環模式。由于一個大企業不僅涉及跨部門、跨地域還涉及多業態,多種內外部因素都會導致數據流通的困難。
在他看來,大數據治理和流通一共有以下四方面需求,分別是“數據不被篡改”“數據用途可控”“數據處理流程(程序)沒有造假”“數據不造假”,從前至后技術挑戰和技術代價難度逐漸加大。
他說,首先是“數據不被篡改”,該需求相對較為簡單,可以通過區塊鏈技術中的密碼學的簽名/校驗技術+去中心化+冗余實現,甚至不需要知道參與方的身份;其次是“數據用途可控”,該需求涉及數據可用不可見的隱私計算問題,這就需要更高的加密手段的技術要求;再次是“數據處理流程(程序)沒有造假”,該需求主要涉及可驗證計算技術以及區塊鏈中的智能合約技術;最后是“數據不造假”,這其實需要通過前邊的技術進行數據融合,需要多方數據的互相比對和交叉認證,從而訓練可靠的模型。
他認為,如何讓多個領域互相良好地融合,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和技術挑戰,這也是為什么數據安全治理領域還有非常漫長的路要走,關鍵是如何能把這些技術都結合起來,做成一個完整的可用、可監管的系統。
責編:高帥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