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我的羊可不可以別來,我在家里無替代,需要出門帶回食材,一家老小等著我回來 ……
——小柯《趕羊調》
(資料圖片)
文 / 巴九靈
昨日,小巴看到一則通知,剛剛恢復營業的北京西單明珠商場,又關閉了部分樓層。
通知寫道:" 這兩天全樓商家的平均到崗率已不足 20%,一線管理人員的到崗率也不足 15%,全天進入商場的客流人數少之又少。"
普遍感染導致停工停業的情況,正在悄然發生。
" 公司管理人員七八十人,工人近 200 人,有很大比例都發燒在宿舍或家里躺著。" 石家莊一家建筑公司的負責人告訴小巴,已打算提前放假,原因是公司員工 " 應陽盡陽 " 了。
這帶來最直接的影響便是工期延誤,該負責人表示其在唐山有個項目,原本按計劃這個月該交付,但此刻不得不停工:" 不止我們的工人,雄安材料供應商的辦事處也有 80% 的員工陽了,都在家躺著。"
無獨有偶,北京一家從事藍領招聘業務的公司最近也放假了,倒不是員工感染,該公司創始人說自己的客戶都陽了,無法開展線下工作。
甚至連線上的直播活動也受到波及。杭州一企業接到北京合作方的通知,稱這兩天陽得太快,擔心狀態不好影響效果,因此無法參加直播:" 復工兩三天,倒下一大半。"
商業世界,是一根環環相扣的鏈條。如今這樣的情況,或許會越來越多出現在全國各地的產業鏈中。
" 陽性 " 誤工
畢勝是北京一家制造業互聯網企業的董事長,我們聯系到他,想向他了解北京企業誤工情況時,畢勝表示只能文字溝通。因為他 5 天前感染了新冠,至今仍說不出話來。
" 高燒了兩天,燒到 38.9 度,渾身疼。退燒后不那么疼了,但嗓子周圍全是潰瘍,喝水像吞刀片,現在失聲了。" 頓了幾秒,畢勝又發來一句:" 我一個同事昨晚 40.5 ℃。"
在整個溝通過程中,畢勝先后重復了兩遍:這堅決不是大號感冒。
他告訴我們,開會時自己和與會成員全程戴口罩,但依舊都感染了,并且病程比感冒更長:" 如果是感冒早好了,不會到現在還拖拖拉拉。"
自己隔離在家的畢勝,只能聽同事匯報公司情況:" 同事說,公司今日 50% 左右到崗,還不錯!"12 月 12 日一早,他在朋友圈如是寫道。
畢勝告訴小巴,自己及周圍朋友的公司員工到崗率都在 50% 左右,隨著北京感染人數不斷增多,預計本周到崗率會更低。
或許有人會說:我們都居家辦公了那么久,陽性患者可以換個地方辦公。
畢勝公司的陽性員工,都居家隔離著,工資按居家辦公計算,沒有減少。然而事實上,癥狀較重的陽性病患并不能如期完成工作。
" 工作是靠人干的,人都高燒呢,沒法干。" 畢勝表示。
他告訴小巴,一位合作伙伴近日從天津到北京來談聯合業務,剛進京就高燒,雙方團隊至今未見面,而這只是其中一例。
" 很多事都推動不了,公司基本處于半停擺狀態。" 畢勝預計,此次帶來的影響,不止這一個月," 一個月后就是春節,我們這個行業,得到元宵節后才能真正開展業務。"
而正常年份,畢勝公司四季度業績是最好的,營收接近全年的一半。
人力成本未減,業務卻無法正常開展,畢勝現在能做的,只剩等自己和員工康復:" 我們做了很多預案,但沒想到影響這么大。我判斷未來半年中國很多企業都是至暗時刻,半年后會迎來高速發展,現在是黎明前的至暗。"
12 月 12 日,在北京市第 431 場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衛健委新聞發言人李昂表示,12 月 11 日,全市發熱門診就診患者 2.2 萬人次,是一周前的 16 倍。
該發布會上,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徐和建表示,當前要把推進復工復產放在突出位置,各區政府或主管部門不應設置復工復產審批,不應設置到崗率上限,不得隨意停工、停產。
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后者的要求短時間內恐難實現。
" 陽性 " 狂歡
與線下企業的愁云慘霧相比,線上的陽性氛圍,可謂熱鬧十足。有一些體現了人民群眾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另一些卻實在讓人笑不出來。
" 各位朋友,請控制自己陽的時間。如果你 12.17 以后陽,會錯過圣誕節。如果你 12.20-1.1 陽,會錯過元旦節 …… 所以最佳感染期是 12.9-17,以及 1.2-1.14 期間,請務必好好規劃。"
" 有癥狀第一天,喝斷片了,醒來已經第三天了。然后又喝斷片了,在(再)醒了第五天,然后我又斷片了,在(再)醒了以后,好了。"
" 社交能力評級:1 天羊:王者;3 天羊:鉆石;5 天羊:黃金;7 天羊:白金;一個月羊:青銅;一個月還不羊:植物人。"
……
引導沒有感染的人主動去感染,向人們傳遞 " 醉著度過感染期 ",以多久感染新冠評判一個人的社交能力。
更有甚者,網絡上出現了一個新名詞,叫 " 初陽權 ",意思是第一次傳染了誰,或第一次由誰傳染——有人像討論女生初夜般討論感染新冠。
隨著 " 新十條 " 發布,全國各地不再查驗核酸、健康碼," 陽性 " 似乎成為一種線上狂歡。
在 " 動態清陰 "" 應陽盡陽 " 的調侃下,感染新冠變成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今年 7 月,一篇名為《我躲在虹橋的衛生間,不知道去哪》的文章在社交平臺刷屏,文章主人公因新冠康復者身份在求職中屢次遭拒,無能只能住在上海虹橋火車站。
彼時,人們多是討伐用人單位的 " 陽性歧視 "。但如今網上流傳的卻是 " 以陽為榮,歧視陰性 " 的招工信息。
小巴曾在街頭詢問路人對于放開后的態度,多數年輕人表示并不擔心,認為感染新冠就像得了一場感冒般輕松。
也有人在工作群輕描淡寫地對同事說:陽了跟工作沒有太大關系吧。
但轉頭看看那些誤工的企業," 陽了 " 真的沒有關系嗎?
悲歡并不相通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 " 人類的悲歡并不相通 " 的情況?
一方面,是毒株差異。
據央視新聞報道,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長許文波介紹,我國現階段流行的新冠病毒以奧密克戎變異株 BA.5 的亞分支 BA.5.2 和 BF.7 為主;北京流行的變異株以 BF.7 為主,廣州流行的變異株以 BA.5.2 為主。
人民日報報道,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感染病科主任醫師喻成波表示,從臨床看,BA.5 與 BF.7 感染后癥狀有較明顯的區別,BA.5 臨床表現更為溫和,而感染 BF.7 則會出現高燒、持續性咳嗽、身體疼痛等癥狀。
畢勝在與小巴的溝通中也提到,自己有同事癥狀不重:" 感染的毒株不同,個體差異很大。"
這一差異,或許容易讓人產生 " 感染新冠就像得感冒 " 的錯覺。而事實并非如此絕對。
上周六,杭州的 00 后李辰單人單管結果陽性,第二天便開始咳嗽,按他的說法,感覺肺都要咳出來了,一宿沒睡好,一量體溫 38.1 ℃:" 嗓子痛到咽不下東西,渾身像割肉一樣疼,沒有力氣,集中不了注意力,只想睡覺。"
在我們詢問的其他病患中,有人高燒,吐了一晚上,吃飯、藥,甚至喝水都會嘔吐;有人渾身酸痛,連骨頭縫都痛;還有正在哺乳期的媽媽,咳到有血絲仍不敢吃藥 ……" 沒有力氣 "" 難受 " 是他們說的共同關鍵詞。
輕癥患者或許能夠在網上對自己的 " 陽性 " 經驗侃侃而談,但這些癥狀明顯的感染者,同樣是 " 陽性 " 的一員。因輕癥而輕視,因輕視而調侃,這何嘗不是一種誤導?
另一方面,是 " 陽過就不會再陽 " 的僥幸心理在作祟。
12 月 12 日,央視新聞報道,針對網友普遍關系的新冠重復感染問題,鐘南山表示奧密克戎國外資料顯示,不管有沒有癥狀,感染后,有 78% 的人此后相當長時間不會再重復感染。
" 有點想現在抓緊陽一下算了,很怕耽誤我過年出去玩。"
" 總想著早陽早好。"
" 陽過就能出去玩了,我居然在搓手期待。"
……
在微博搜索 " 重復感染 "" 陽過就不容易再陽 " 等關鍵詞,持上述觀點者不在少數。但事實上,鐘南山所說的 78% 的人長時間內不會再重復感染,指的是不會重復感染同一毒株。
問題是,奧密克戎的變異譜系正在不斷擴大。
按照許文波所長的介紹,國內主要流行的是 BA.5* 和 BF.7 亞型,而這兩種毒株,放眼全球,已經 " 落后 " 其他國家好幾代了。
截至 11 月 29 日,俄羅斯、日本、韓國的優勢毒株仍為 BA.5,而歐洲和美洲國家的優勢毒株是 BQ.1*,印度、新加坡及東南亞國家的優勢毒株則是 XBB*。
世衛組織正在密切監測 BQ.1* 和 XBB*,病毒進化技術咨詢小組表示,早期證據表明,與其他流行的奧密克戎亞譜系相比,XBB* 具有更高的再感染風險;BQ.1* 可能比其他流行的奧密克戎亞譜系具有免疫逃逸優勢,可能有更高的再感染風險。(好在毒性沒有發現實質性差異)
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的巴拉克 · 拉維指出,過去一段時間以色列的新冠再感染率從 20% 上升到 35%,可能與 BQ.1.1 和 XBB.1 的流行有關。
2022 年 9 月初,美國流行的新冠病毒仍以 BA.5 為主,但到 12 月,傳染性更強的 BQ.1* 毒株已經占據統治地位。
陽過就不會再陽?沒有這種好事。積極防護,躲過一個版本算一個版本,才是正確心態。
大量人員感染,無論是對復工復產,還是對個人健康來說,都不是一件值得調侃的小事。
" 保護好自己,病毒不是大號感冒。" 與我們聊完后,畢勝又特意補充了一句。
你或是你身邊的朋友,有因為感染新冠而耽誤正常工作生活的情況嗎?歡迎留言講講你們的經歷。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2
頭條 22-12-12
頭條 22-12-12
頭條 22-12-12
頭條 22-12-12
頭條 22-12-12
頭條 22-12-12
頭條 22-12-12
頭條 22-12-12
頭條 22-12-12
頭條 22-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