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大河財立方消息】1月10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十四五”規劃》,目標到2025年末,建立健全緊急醫學救援管理機制,全面提升現場緊急醫學救援處置能力和收治能力,構建陸海空立體化協同救援,進一步推進醫療救援信息化指揮、陸海空傷員轉運、大批量傷員救治、突發中毒事件醫學救援、突發核輻射事件醫學救援、基層突發事件快速醫療應急處置、緊急醫學救援培訓演練、專業人才培養、相關研究和成果轉化及推廣等方面工作。
基本建立我國專業化、規范化、信息化、現代化,分級、分層、分類的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體系,完善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分級應急響應機制,規范決策主體和處置原則,明確相關部門及機構的職責分工和工作機制,提高早期預防、及時發現、快速反應和有效處置能力。
規劃提到,“十四五”期間,針對重大疫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醫療救治,在全國布局建設20個左右國家重大傳染病防治基地,擴充重癥救治床位,配備相應的救治裝備,強化重大傳染病監測預警、培訓演練、科研創新和綜合救治能力,能夠派出救治隊伍進行區域和國家支援,滿足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需要。
此外,“十四五”期間,在原有核輻射醫療救治基地的基礎上,繼續推進新建5-7個省級核輻射醫療救治基地,形成布局合理、重點區域全覆蓋的格局,使全國核輻射應急醫療救治和監測能力顯著提升。
“十四五”期間,布局建設重大疫情醫療應急隊伍。在全國建成20余支重大疫情醫療應急隊伍,配備移動CT檢測車、ECMO等傳染病診療設備,以及必要的信息指揮基本裝備、專業技術處置裝備、個人攜行裝備、后勤保障裝備等,實現隊伍的機動化、攜行化和自我保障化,滿足國家和區域重大疫情醫療救治需要。
建設基層醫療應急小分隊。進一步構建完整的國家醫療應急體系,切實保障醫療應急力量第一時間到達現場開展有力、有效的救援處置工作,在全國各省份以市(州)、縣(市、區)醫療機構為依托,開展背囊化基層醫療應急小分隊建設。項目實施范圍覆蓋全國共計2843個縣級行政區,每個縣級行政區建立一支20人基層醫療應急小分隊。
附全文:
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十四五”規劃
責編:史健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頭條 23-01-10
頭條 23-01-10
頭條 23-01-10
頭條 23-01-10
頭條 23-01-10
頭條 23-01-10
頭條 23-01-10
頭條 23-01-10
頭條 23-01-10
頭條 23-01-10
頭條 23-01-10
頭條 23-01-10
頭條 23-01-10
頭條 23-01-10
頭條 23-01-10
頭條 23-01-10
頭條 23-01-10
頭條 23-01-10
頭條 23-01-10
頭條 23-01-10
頭條 23-01-10
頭條 23-01-10
頭條 23-01-10
頭條 23-01-10
頭條 23-01-10
頭條 23-01-10
頭條 23-01-10
頭條 23-01-10
頭條 23-01-10
頭條 23-01-10
頭條 23-01-10
頭條 23-01-10
頭條 23-01-10
頭條 23-01-10
頭條 23-01-10
頭條 23-01-10
頭條 23-01-10
頭條 23-01-10
頭條 23-01-09
頭條 23-01-09
頭條 23-01-09
頭條 23-01-09
頭條 23-01-09
頭條 23-01-09
頭條 23-01-09
頭條 23-01-09
頭條 23-01-09
頭條 23-01-09
頭條 23-01-09
頭條 23-01-09
頭條 23-01-09
頭條 23-01-09
頭條 23-01-09
頭條 23-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