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綜合報道】據香港《星島日報》25日報道,投資推廣署公布相關統計稱,去年團隊完成333個投資項目,來自全球42個經濟體,按年增長5%,為香港創造超過3000個職位。在去年第三波及第四波疫情下,香港境外駐港公司仍創新高。
投資推廣署署長傅仲森稱,最多投資項目來自內地,其次是美國、英國、新加坡和德國;涉及的行業十分平均,第一為創新及科技,其次為金融科技、財經及金融事務。雖然旅游及酒店業受到疫情嚴重影響,但仍有國際飲食集團對投資香港有興趣,因為租金下降,反而降低投資成本。他說,企業重視長線機遇,對香港有信心,“動態清零”政策及香港國安法實施沒有帶來顯著影響,引起撤資。
傅仲森引述該署截至去年6月初的數據顯示,去年境外公司在香港的數目達9049家,創歷史新高,地區總部在香港的數目則有1457個,而去年香港有3755家初創企業,比2017年增逾68%。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早前公布,截至去年6月1日,地區總部設在香港的美國公司數量按年下跌近一成,達到254家,創18年來新低;在港日資企業數量也下降7%至210家。傅仲森稱,導致外資公司數目變化的原因復雜,例如疫情帶來的經濟挑戰,也可能是去年全球并購活動頻繁,部分企業被收購因而更改注冊地,未見有明顯證據顯示香港國安法令外資撤離。
傅仲森承認,“動態清零”政策不可避免為企業及員工帶來挑戰,但商界已認識到有關挑戰或會持續一段時間,已通過科技方式應對。他表示,有一些企業延長員工駐外時間,避免花費大量時間在隔離上。他稱,雖然難追蹤公司撤離的數據,但并沒有聽聞出現公司大規模關閉及撤離,有個別公司調整在香港的營運點。
與此同時,數據顯示香港吸納的外商直接投資(FDI)全球排第三。傅仲森說,企業重視長遠在港機遇,加上香港擁有大灣區優勢,未來仍是通往內地和國際市場的橋梁,會扮演國際金融中心的重要角色。加上不少內地企業打算在港集資,也有部分企業計劃從美國退市回流,相信在港投資的內地公司數目會持續增加。
此前,香港美國商會的最新調查也顯示,美國企業對未來12個月商業前景信心表示“非常樂觀”及“樂觀”的比例總計達41%,“非常悲觀”及“悲觀”為23%。這表明,美企對去年香港的營商環境大為改觀。(楊偉民)
頭條 22-01-25
頭條 22-01-21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