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1 日,廣州市召開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
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張屹介紹,11 月 30 日 0 至 24 時,廣州市新增 6312 例新冠病毒本土感染者,社會面發現 61 例,其余均在隔離觀察、高風險區篩查或閉環管理重點人員檢測中發現。新增感染者中無癥狀 5629 例、輕型和普通型 682 例、重型 1 例,無危重患者。30 日,全市當日出院(艙)8139 例,本輪疫情累計出院(艙)49544 例。
(資料圖片)
離穗人員仍須查驗 48 小時內核酸陰性證明,廣州正抓緊修訂出臺相關防控政策
張屹介紹,來(返)穗人員主動進行健康申報,省外來(返)穗人員繼續實施 " 三天三檢三不 " 措施,即抵穗后 3 天內每天核酸檢測,期間不聚集、不聚餐、不前往人群密集場所。離穗人員仍須查驗 48 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當前,廣州正進一步優化完善防控措施,各相關部門正抓緊修訂出臺相關政策,盡快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
分類實施核酸檢測,鼓勵家庭自備抗原試劑盒
張屹介紹,分類實施核酸檢測。對不同的人群采取不同的核酸檢測策略。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確定的范圍,對風險崗位、重點人員開展規定頻次的核酸檢測,面向跨省流動人員開展 " 落地檢 "。根據市民出行、就醫等日常需求,做好核酸 " 按需檢測 " 服務保障。各區根據轄區內人員分布、人口密度等實際情況,合理設置一定數量的便民采樣點;鼓勵家庭自備抗原試劑盒。
各區管控區陸續解封會不會增加感染風險?廣州疾控回應
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黨委書記、新聞發言人張周斌提到,昨天(11 月 30 日),各個區解除了一些臨時管控區的管理,是堅決落實國家優化疫情防控 "20 條 " 措施的具體舉措,同時也是盡最大的努力減少對群眾帶來的不便。
"但解封不代表著解防。" 張周斌強調,面對新的形勢和新的任務,對疫情防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檢測更科學,處置更加精準。
他表示,對于核酸檢測而言,不按行政區域開展全員核酸檢測,不代表著不開展核酸檢測,而是優化為對風險崗位重點人群分類開展固定頻次的檢測,對重點機構開展抽樣檢測,對有工作和生活有需要的市民開展便民檢測," 其實就是用監測的思維和便民的手段筑牢第一道防線,實現疫情的早發現。對于應急處置而言,也是在快速流調的基礎上更強調精準性。"
他舉例道,對密接的甄別,更傾向于 " 接觸比較密切、感染風險更高 " 的人員,譬如同吃、同住、同工作、同娛樂、同行、同聊天的 "6 同人員 "。
對風險區域的劃定也需綜合性的考慮傳播風險,原則上是以統一進出口的單元或者是樓棟為單位,精準劃定高風險區域,目的就是為了提升流調成果的轉化效率,實現快轉快、管快、封快,最大程度的降低疫情業務生產生活的影響。
" 因此,疫情防控還仍會繼續,我們也將持續以更科學的方法,更精準的方式來守護羊城的健康。" 張周斌表示。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廣州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
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