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韓春光 通訊員 趙永昌
主街道都修了,小胡同、背街巷咋辦?上邊沒項目資金,又不能搞集資攤派,群眾行路難、街道臟亂差咋解決?2022年以來,商水縣平店鄉李崗村通過“一巷一議”村民議事會的辦法,讓群眾的事情自己議、自己辦。每條小胡同、背街巷推選1至2名管事代表,很好地解決了道路修建等事關群眾切身利益、政府暫時無法解決、一家一戶解決不了的難題,并引發了“多米諾效應”。
起因:環境整治倒逼胡同修建
據了解,李崗村下轄李崗、馬莊2個自然村,共有1608畝耕地558戶2425口人。前幾年,村里利用以工代賑、扶貧整合等項目資金修通了6條主干街道。但截至去年底,村內還剩15條小胡同、背街巷一直沒有硬化。
因為這些小胡同、背街巷一直未修,還是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同時也造成很多農戶不講究房前屋后環境衛生,秸稈、磚頭等雜物隨意在小胡同、背街巷亂堆亂放,很多小胡同、背街巷路面坑洼不平,路邊雜草叢生,有的污水橫流,環境污染嚴重。
物極必反,窮則思變。2021年年底,全省出臺方案深入開展“六清”治理“六亂”集中行動,李崗村干部在發動群眾清理小胡同、背街巷的垃圾雜物過程中,發現很多村民對自家門口的泥巴路非常不滿。甚至有人發牢騷,但都表達了可以發動大家自愿捐款、共同修路的迫切心情。
每個小胡同、背街巷長短不一,寬窄不等,住戶有多有少,有的已埋地下管,有的下水道不通,家庭條件也有好有歹。如何解決這個困擾群眾的民生問題,修好“最后一米”民生路?李崗村黨支部、村委會經過認真研究決定:村里只牽頭、不包辦、不摸錢,由每個小胡同、背街巷推選1至2名管事代表當聯絡員、現金保管員。
“俺這個胡同,開始預算的是每戶平均2500元,我帶頭捐款4000元,金鐸兄弟暫時沒錢,我幫他墊付1000元,共捐款31800元,結果修完路,還剩800元,又退給了大家……”李崗村4組東頭、第四胡同管事代表李合金,一五一十地說起他們胡同修路的開支情況。
“門前路不修,出行不順暢,總不能窩憋一輩子!捐款修路造福子孫后代,咱遵循的原則是兩情兩愿、公開透明,不攤派、不強制……”說起大家為啥積極捐資,李合金快人快語。
經過:“一巷一議”難事變易
“唉!真是好事多磨,俺這胡同困難多,總長近400米、共有20戶,其中6戶常年不在家、3處是空宅基,都是我們找親戚朋友打電話聯系上的。修路過程中,意見不一致,門前高地不一,甚至出現多次停工爭吵,村干部跑前跑后,沒少操心作難?!?組中間、后街第三胡同管事代表李世棟、李宏昌,感慨頗深。
“今天,咱爺兒幾個坐一塊兒,主要是說一下咱這個胡同修路的事兒……”進入4月中旬,李崗村5組村民、中間大街東第二個胡同管事代表李銀河,再次召開他們胡同的“一巷一議”會。
“咱這個胡同5米寬,長107米,兩邊共有12家,前期征求意見,計劃修成18公分厚、4.5米寬的混凝土路。平均每處宅基16.7米長,每立方米混凝土400元、每戶大概需出資3500元……”李銀河首先介紹了工程預算。
“修路是好事,大家的事大家辦,路修好了都方便。但是,每個家庭情況不一樣,有錢的多捐點,沒錢的少捐點,咱不強迫,也不勉強……”作為牽頭人、見證人之一的村黨支部書記李金棋,立馬接上了話茬。
“李海哥在廣州當大老板,他拿13000元;我是賣磚頭的,生意不大,先拿4000元;世啟叔女兒干保險,有能耐,他拿4000元;從允爺干保潔員,工資低,他說拿2000元;狗軍叔、艷兵弟你們幾家剛脫貧,家里還有病人,你們隨意吧……”李銀河把大家的捐款情況,公開“攤”到了桌面上。
“俺家住胡同口,是不是該少拿一點?”“修路捐款我愿意,錢是硬頭貨,這兩天手頭有點緊?!薄罢埓蠹曳判?,俺李海哥說了,剩余資金他全包啦!”見到個別鄰居臉色凝重、略有猶豫,李銀河呵呵一笑,抖出一個“包袱?!?/p>
“不要緊,大家暢所欲言,有啥說啥。我知道,你們這條胡同好修。路基不像有的胡同高低不平,下水道都提前修好了,左鄰右舍也比較團結和諧。不出一星期,咱這胡同老少爺們就能走上干凈平坦的水泥路啦。”列席會議的村支書李金棋,一席話把大家逗樂了。
結果:鄉村干部群眾都滿意
這些天來,氣溫攀升,正是混凝土施工的最佳時期。漫步在李崗村一條條小胡同、背街巷,不時聞聽機聲隆隆,笑聲郎朗??吹酵诰驒C、水泥罐車來回奔忙,挖土、攤灰、軋光,師傅們個個累得汗流浹背。近一個月來,在施工現場忙前忙后的村干部李金棋、馬超紅、李保院等人,個個被曬得皮膚黝黑。
截至目前,李崗自然村通過“一巷一議”,已修通小胡同、背街巷7條,總長約1300多米,修建下水道500多米,兩項總捐款達60多萬元。馬莊自然村4條長約830米的胡同加上修下水道,預計捐款30萬元,已選好管事代表,群眾積極性很高,即將動工。
“哎,我活了大半輩子了,常為咱胡同這段路難走發愁,這下可好啦!一出門就是水泥路,太方便了!早知這樣,咱幾家早商議、早辦理就更好啦!”今年62歲的四組村民李世春高興得合不攏嘴。
“說實話,盡管俺家臨大街,聽說要捐錢修通旁邊的小胡同、背街巷,俺全家人都高興。我一個電話,俺孩馬上轉過來5000元,因為修路是大家多年的愿望,關鍵是大家出行都方便啦……” 77歲的老村干部王蘭英覺悟很高。
“李崗村以每條小胡同、背街巷為單位,各掃門前雪、各修各的路,符合群眾意愿和農村實際。他們的做法值得借鑒可以復制?!逼降赅l鄉長位望喜說,“目前,附近周王、劉營、平店、秦黃等幾個村開始行動,正在學習李崗村的做法,已經動員群眾自愿捐款、自行硬化10多條小胡同、背街巷?!?/p>
“李崗村采取‘一巷一議’的辦法,修建小胡同、背街巷,不僅解決了村民出行的難題,而且弘揚了互幫互助的文明鄉風,助推了鄉村振興和美麗鄉村建設。更主要的是這種‘一巷一議’的辦法,鄉村干部群眾都很滿意。”看著一條條剛剛修好的小胡同、背街巷,平店鄉黨委書記段文海,對此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采訪手記:
李崗村的做法,充分調動了每家每戶的積極性,較好解決了群眾自身遇到的民生難題。類似于過去國家推行的財政“一事一議”獎補項目,然而不同的是,其不需要國家地方配套資金以及鄉村兩級干部的太多參與。只需要群眾自己推舉的管事人挑個頭,把討論、協商的臺子搭起來就行了,是國家層面的政策精神在農村的具體實踐。
沒有什么事情不可以拿出來讓群眾一起商量。公共事務必須讓老百姓參與,老百姓的公共意識才會慢慢樹立起來,建設美麗鄉村、促進鄉村振興的積極性才會調動起來。眾人拾柴火焰高。倘若每個村莊都像李崗村一樣,把群眾的力量和智慧凝聚起來,則鄉村全面振興必然指日可待!
【來源:河南日報客戶端】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頭條 22-04-15
頭條 22-04-15
頭條 22-04-15
頭條 22-04-15
頭條 22-04-15
頭條 22-04-15
頭條 22-04-15
頭條 22-04-15
頭條 22-04-15
頭條 22-04-15
頭條 22-04-15
頭條 22-04-15
頭條 22-04-15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