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秦創原建設的關鍵之年。日前,西安市科技局發布《西安市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2022年工作要點》,今年在推進秦創原建設工作中,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將保持在5%以上;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累計達到87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10000家;推進科技成果就地轉化項目500項;全市技術市場合同成交額超過2200億元;累計引進培育高層次人才達到1400名。
對西咸新區重點項目
給予頂格優先支持
推進《西安市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專項政策(總窗口)》扎實落地,對西咸新區重點項目給予頂格優先支持。支持灃東新城立體聯動孵化器總基地、灃西新城成果轉化加速器、涇河新城兩鏈融合促進器等“三器”示范平臺建設。
推進知識產權和科技成果產權交易平臺、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和運營中心建設。推動出臺“三器”示范區和金灣科創區建設方案、打造秦創原項目集中展示區,推進陜西秦創原全球路演中心建設及投入運營,力爭總窗口全年新增科技成果轉化企業20家。
推進“兩帶”加快發展。支持高新區聚力打造秦創原“使命踐行區、核心引領區、示范樣板區”,布局硬科技應用示范場景,全面實行企業創新積分制,推進中科院西安科學園建設。打造嘉會坊創新創業街區升級版,支持硬科技社區西安電子谷建設立體聯動孵化器示范樣板。建設國家自主可控新材料產品研發和綠色制造基地先進制造業融合創新基地,建設國家海智計劃工作基地。建設航天基地國家超算中心、榮耀科技園、先進計算科技園。建設陜西航空產業兩鏈融合示范區、航空產業融合創新中心。建設長安大學城校地融合綜合服務平臺。
多點推進全域秦創原。支持國家環大學硬科技創新創業街區建設。推進人工智能產業創新基地建設、推進360網絡安全產業基地建設。推進絲路科創園建設,推進龍頭國企轉型升級。推進中歐班列數字化、智能化升級,建設“一帶一路”臨港產業園。推進云科技聯合創新中心建設。推進幸福林帶科創聚集區建設等。
構建全市秦創原
“一站式”服務總格局
建設推廣秦創原服務總平臺。推動各區縣、開發區加入秦創原線上服務平臺,構建“1+N”網絡平臺體系,構建全市秦創原“一站式”服務總格局。
鼓勵相關市級部門、社會機構將更多服務功能集成至總平臺,推進科技、人才、工信、國資、投資、金融、大數據等職能部門服務下沉至總窗口。
建設立體聯動“孵化器”。推進秦創原創新促進中心建設,圍繞重點領域,布局建設一批特色科技園區。推進西安區域性國資國企改革試驗,加快市屬國有企業參與建設省級專業化眾創空間。
建設成果轉化“加速器”。鼓勵高校院所建立概念驗證中心,依托西安科技大市場探索建立技術要素市場,持續開展秦創原項目路演等產學研系列活動,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建設兩鏈融合“促進器”。加快高精度地基授時系統項目、分子醫學轉化中心項目建設,啟動阿秒光源、電磁驅動聚變國家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積極參與空天領域陜西實驗室建設。持續推動實施鏈長制,加速產業鏈式創新技術供給加大“首臺套”“首批次”應用政策支持力度,鼓勵重點產業鏈鏈主企業率先使用本地配套產品,聯合高校院所組建創新聯合體、技術創新中心等平臺。
對重大項目“一事一議”
給予定向支持
發揮秦創原專項牽引作用。分級分類建立秦創原重大建設項目和平臺庫。建立企業技術需求快速響應平臺,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揭榜掛帥”制,設立全市“兩鏈融合”重點專項,對市級重大項目按照“一事一議”原則給予定向支持。制定全市秦創原建設項目招商行動計劃。
復制推廣“三種模式”。深化推廣“一院一所”模式,進一步支持有色院股權激勵、中試研發、熟化催化創辦企業,支持稀有金屬材料創新中心建設。支持西工大推廣職務科技成果單列管理、技術轉移人才職稱評定、橫向結余科研經費出資成果轉化改革,總結復制“三項改革”成果。總結推廣秦川、陜建“校企合作共建”創新平臺模式。
設立西安人才發展基金
著重支持優質人才項目
開展科技型中小企業倍增行動,構建完善“科技型中小企業一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一上市企業”全生命周期培育鏈。加大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力度,大幅提高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高標準推進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和國家硬科技創新示范區建設。
打造“科技+金融”服務平臺,鼓勵龍頭企業、高校院所、社會資本發起設立種子、天使和成長基金。推廣“技術交易信用貸”“無形資產質押貸”等信貸產品。進一步擴充專利預審服務受理領域,拓寬專利快速保護通道。推動全市申建國家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
舉辦全球硬科技創新大會、全球創投峰會等高端峰會。辦好國際創業大賽、創新挑戰賽等“科創西安”系列活動高標準策劃和組織2022年“雙創周活動”各項活動。
實施“西安英才計劃”及“新銳西商”青年企業家扶持計劃,全年遴選支持優質人才項目200個以上,引育各類高層次人才300名。設立西安人才發展基金,著重支持秦創原、英才計劃等優質人才項目。實施“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智力項目”。建好用好西安人才綜合服務港,搭建“人才+項目”服務平臺。開展工程系列技術轉移專業職稱評審,設立博士后創新基地10家。(記者關穎 實習生康雅潔)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