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健康中原人】
購買食物是一個選擇與決策的過程,要足夠認真挑選、精打細算,要有健康理念,選擇營養豐富的食物,結合個人喜好、經濟條件等做出明智的抉擇。
(相關資料圖)
第一,認識食物的營養特點。
我們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食物很多,包含植物性食物、動物性食物等,不同的食物營養特點有所不同。了解食物主要營養特點,按類選擇食物是合理膳食的第一步。
谷類、薯類、雜豆是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來源;
蔬菜可以提供多種維生素,如β胡蘿卜素、維生素K1、葉酸等,礦物質如鉀、鎂等,膳食纖維及植物化學物等;
水果,尤其是完整的水果,維生素C、類胡蘿卜素等成分含量豐富;
畜禽肉、水產品、蛋類、奶類、豆類屬于蛋白質類食物;
油脂主要來自動物性食物和烹調用油。
第二,了解食物的營養素密度。
人們對各種營養素的需求,應首先考慮從天然食物中攝取。因此應盡可能地選擇維生素、礦物質以及膳食纖維或其他有益健康的生物活性物質含量豐富的食物。
食物的能量密度與水分、三大營養素含量密切相關,大多數蔬菜能量密度較低。營養素密度通常指食物中某種營養素含量與其能量的比值。
營養素密度高的食物指多種維生素、礦物質(鈉除外)、膳食纖維以及植物化學物質或必需脂肪酸含量較高的食物,但同時也應含有相對較少的脂肪、糖和能量。
一般來說,新鮮五顏六色的水果和蔬菜、瘦肉、雞蛋、全谷物都是營養密度很高的食物。選擇食物要注意比較食物的能量密度和營養素密度,少選“空白能量”的食物。
“空白能量”食物可提供較高能量,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含量很低,如糖果、油炸面筋等,一般應注意控制這類食物的攝入。
第三,利用當地食物資源。
我們的國家幅員遼闊,不同區域的食物資源和膳食模式具有一定差異。因地制宜選取當地、當季食物資源是獲取物美價廉食物的好辦法。
選擇本地種植生產的當季食物有許多好處,一方面,食物在自然成熟期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營養,新鮮且口味更好,另一方面有利于節約能源和保護環境。
食物從生產地點或加工點運到銷售點,需要經過一段距離的運輸,路途中會增加儲藏時間,同時需要消耗能量(燃油),增加碳排放,對環境保護是一種負擔。如果儲運距離遠、耗時長,會導致食物中的水分丟失,增加食物自身的代謝時間,造成營養物質被降解或分解,食物新鮮度下降,感官品質變差。
(作者:書小言 責任編輯:楊華)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頭條 22-08-06
頭條 22-08-06
頭條 22-08-06
頭條 22-08-06
頭條 22-08-06
頭條 22-08-06
頭條 22-08-06
頭條 22-08-06
頭條 22-08-06
頭條 22-08-06
頭條 22-08-06
頭條 22-08-06
頭條 22-08-06
頭條 22-08-06
頭條 22-08-06
頭條 22-08-06
頭條 22-08-06
頭條 22-08-06
頭條 22-08-06
頭條 22-08-06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