氦-3已經(jīng)在地球表面被測量到,數(shù)量相對較少。但是科學(xué)家們不知道有多少是來自于地核的泄漏,而不是其中間層,即地幔的泄漏。
3月28日發(fā)表在《地球化學(xué)、地球物理學(xué)、地球系統(tǒng)學(xué)》上的這項新研究將地核確定為地球上氦-3的一個主要來源。一些自然過程可以產(chǎn)生氦-3,例如氚的放射性衰變,但是氦-3主要是在星云中產(chǎn)生的--巨大的、旋轉(zhuǎn)的氣體和塵埃云,就像產(chǎn)生我們太陽系的那個云。由于氦是宇宙中最早產(chǎn)生的元素之一,大多數(shù)氦-3可以追溯到宇宙大爆炸時期。
隨著一顆行星的成長,它從周圍的環(huán)境中積累物質(zhì),所以它的成分反映了它形成的環(huán)境。為了在地核深處獲得高濃度的氦-3,地球必須在一個不斷演化的太陽星云內(nèi)形成,而不是在其邊緣或在其減弱階段。
這項新研究為圍繞地球形成之謎提供了進一步的線索,為我們的星球在太陽星云內(nèi)形成的理論提供了更多的證據(jù)。
這項研究發(fā)表在AGU雜志《地球化學(xué)、地球物理學(xué)、地球系統(tǒng)學(xué)》上,該雜志發(fā)表了關(guān)于地球和行星過程的化學(xué)、物理學(xué)、地質(zhì)學(xué)和生物學(xué)研究。
研究的主要作者、新墨西哥大學(xué)的地球物理學(xué)家 Peter Olson說:“每年大約有2000克氦-3從地球上泄漏出來,大約足夠填滿一個你辦公桌大小的氣球。這是大自然的一個奇跡,也是地球歷史的一個線索,在地球內(nèi)部仍有大量的這種同位素。”
研究人員在地球歷史的兩個關(guān)鍵階段建立了氦的模型:早期形成,當(dāng)時地球正在積累氦,而在月球形成之后,氦就消失了。證據(jù)表明,在地球歷史的早期,大約40億年前,有一個體積為地球三分之一的天體撞擊了地球,那次撞擊將重新熔化地球的地殼,使大部分氦氣得以逸出。這些氣體直到今天還在繼續(xù)逃逸。
利用現(xiàn)代氦-3的泄漏率以及氦同位素行為的模型,研究人員估計在地核中存在著10太克到1 拍克的氦-3, Olson說這一巨大的數(shù)量表明地球是在太陽星云中形成的,在那里高濃度的氣體將允許它在地球深處積累。
然而, Olson表示,未來的工作是尋找其他星云創(chuàng)造的氣體,如氫,以類似于氦-3的速度和位置泄漏,這可能是地核作為來源的證據(jù)之一。他表示:“神秘的東西比確定的東西多得多。”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8
頭條 22-03-28
頭條 22-03-28
頭條 22-03-28
頭條 22-03-28
頭條 22-03-28
頭條 22-03-28
頭條 22-03-28
頭條 22-03-28
頭條 22-03-28
頭條 22-03-28
頭條 22-03-28
頭條 22-03-28
頭條 22-03-28
頭條 22-03-28
頭條 22-03-28
頭條 22-03-28
頭條 22-03-28
頭條 22-03-28
頭條 22-03-28
頭條 22-03-28
頭條 22-03-28
頭條 22-03-28
頭條 22-03-28
頭條 22-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