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晚上8點,史桃明比以往更早開啟了今天的直播。剛剛大學畢業一年的他,最近一直奔波在河南各地,跟隨不同的曲藝劇團演出,今晚這場來到了安陽。史桃明一如既往坐在舞臺一側的演奏區,伴隨著第一句唱段緩緩唱出,他也應聲吹響了手中的樂器。
隨著演出的進行,直播間的在線人數很快突破了一千,并且還在不斷的爬升?!斑@是咱們豫劇《楊八姐游春》”,有些戲迷們很快便在評論區報出臺上此刻演出的劇目,也有些人第一次進入直播間,一邊訝異眼前這位打扮時尚的帥氣年輕小伙在吹奏的竟是傳統豫劇選段,一邊滿是好奇他手中的樂器到底是什么?“那是笙!”有些粉絲在評論區回答道。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從2021年至今,史桃明以@桃小辮兒 的名字入駐抖音,完成上百場直播,收獲了近40萬粉絲,但類似這樣的問答在他的直播和短視頻作品中仍經常被提及。
史桃明從沒有不耐煩,反倒很喜歡評論區的這種互動。在他眼中:每多一次提問和回答,就意味著多一次對“笙”的普及。
看對眼了,一切都不覺辛苦
史桃明今年24歲,出生在河北邯鄲一個普通家庭,家里并沒有人從事和音樂相關的工作,年幼的他對于音樂的所有印象都來源于民間戲臺和紅白喜事。在兒時鑼鼓喧天的記憶中,一股清越、高雅又略帶一絲柔和的音色吸引了他,也在他心中埋下了一顆種子。
上初中時,他所在的學校請來一個當地的戲曲劇團演出,那時他第一次知道吹出這個聲音的樂器叫做“笙”。興趣和機緣碰撞,他說服爸媽找了當地的一位老師,開始學習“笙”。
笙作為多簧管樂器,相較于其他樂器演奏的難度更大,需要有非常強大的肺活量才可以駕馭。此外,笙的技法中吸氣呼氣都會吹奏出不同的音高,但是氣流小,把握不好的話,很容易憋氣而造成演奏的不流暢,需要大量重復且枯燥的練習和積累。對于年少好動的初中生而言,動輒數個小時的訓練足以消耗完他們的好奇,同一批求學的小伙伴陸續打了退堂鼓,只有史桃明一個人堅持了下來?;叵肫鹉晟贂r候與“笙”的相識,史桃明覺得這是一段冥冥之中的緣分,“看對眼了,一切就都不覺得辛苦”。
之后他選擇報考南昌大學的“笙”專業,經過大學四年的系統學習,演奏技巧提升的同時,他對“笙”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自由簧樂器,笙在古代也曾紅極一時。我國最早的詩歌集《詩經·小雅》的首篇《小雅·鹿鳴》中有記載:“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將?!笨梢婓线@件樂器在周代已經十分流行,其后在春秋戰國達到發展的巔峰時期?!俺烧Z‘濫竽充數’里,這位濫竽充數的人演奏的就是笙。”遇到第一次聽說這個樂器的人,史桃明常常用成語和他們解釋。
古時的笙音域不廣,一般只用于合奏或伴奏,很少用于獨奏,發展逐漸式微。時至今日,笙更多也只活躍在田間地頭、婚喪嫁娶的伴奏之中,失去了過往的風采。
史桃明回想在大學第一次去教室上專業課,發現一共只有四把笙,專業每年的招生人數也屈指可數。相比二胡、古箏等更被人熟悉一些的民樂器,“笙”的接受度和傳承都不夠高。史桃明來到異地求學,脫離了家鄉的地緣優勢,小桃這才深深感受到了“笙”這個樂器的小眾,他第一次覺得自己肩上多了一份責任。
初試直播,用“笙”演奏“豫劇”圈粉無數
2020年10月,還在讀書的史桃明給自己的抖音賬號取名為“桃小辮兒”,上傳了第一支視頻《喜慶豐收年》。這本是一首由嗩吶吹奏的樂曲,但他改用笙來演奏,為的就是想讓更多人認識到笙也可以獨奏,既能雄健有力,也能優美抒情。出乎意料,視頻一經發布便登上了抖音熱門,在短時間內收獲了大量的點擊,很多人第一次認識了笙,這給了他很大信心。
然而,相對小眾且多以合奏形式示人的“笙”并沒有太多能令大眾耳熟能詳的曲子。為此,史桃明嘗試了很多方法:在契合樂器本身音色的基礎上,他嘗試過演奏《五環之歌》《真的好想你》這樣的流行金曲;也吹過《紅樓夢》《上錯花轎嫁錯郎》這樣的影視插曲,但最受好評的卻是豫劇經典選段作品——豫劇《打金枝》在“笙”的全新演繹下,在抖音收獲了11萬贊,另一個經典曲目《穆桂英掛帥》也收獲了近10萬贊的好評。
“第一次見到這么年輕的小伙子吹“笙”,還是表演豫劇,真是打破了我的認知?!鳖愃七@樣的評價在史桃明的作品中屢見不鮮。時尚的外型和傳統的手藝形成的反差成了他的一大標簽,也讓他在抖音一眾民樂類創作者中脫穎而出,迅速吸引了近40萬粉絲。
通過和粉絲的互動史桃明發現,作為五大劇中之一的豫劇不僅有著非常廣大的群眾基礎,受眾也絕非只是上了年紀的中老年愛好者,年輕的戲迷比比皆是。更有很多剛剛為人父母的粉絲留言表示聽豫劇入了迷,想讓自己的孩子未來也學習“笙”。
通過抖音,史桃明看見了傳統民樂曲藝與新形式碰撞激發出的強大生命力。畢業之后,他選擇來到了河南——豫劇起源的地方,進行更加系統的學習。他拜訪了當地大大小小的劇團,跟隨他們下鄉演出。雖然大部分演出都在鄉間野地臨時搭起的小戲臺,但他覺得地道的文化才能滋養出地道的曲調。他說河南話、吃河南菜,為了更好的理解豫劇的精髓,他把自己活脫脫的過成了地道的河南人。“味兒對了,吹出來的東西才對。”他笑稱。
史桃明當然也沒有放棄直播,通過抖音,他看見了傳統民樂曲藝與新形式碰撞激發出的強大生命力。他將自己線下演出的過程以直播的形式呈現給屏幕前的觀眾。在直播間里,懂行的戲迷得以盡情陶醉享受,時不時的也會和史桃明提一些自己對于劇目的見解;遠方的游子得以一解思鄉之愁,他們最常說的就是又想起了自己兒時跟著長輩聽戲的回憶;而那些初到的看客則知道了“豫劇”和“笙”大概的樣貌,感興趣的人留下了。漸漸的,每晚八點半,上千人準點齊聚似乎成了一種習慣,屏幕里的他一把“笙”幾首曲,屏幕外的人或安靜聆聽,或聊個三言兩語,或打賞些禮物聊表心意。
興之所致,我很滿足
史桃明一天直播兩場,在下午開關于笙的直播教學課,針對所有零基礎但又對笙有興趣的朋友,普及一些關于樂器的簡單知識以及一些演奏技法。也有一些想要系統學習的粉絲因為苦于線下很難找到合適的培訓機構,轉而向他尋求幫助。
一路走來,史桃明自然深知學“笙”的不易,對于初學者而言,莫說學習,擁有一把趁手的笙都絕非易事?,F在史桃明最小的學生只有6歲,在教學生的時候,他偶爾會想到小時候的自己?!坝X得真切的明白了傳承的意義”。
晚上的直播是休閑時間,史桃明一般會用笙吹一些粉絲喜歡的曲子,在有線下演出的時候,也會給大家直播自己參與的劇團表演。來安陽之前,史桃明剛結束了在平頂山的劇團演出。一天兩場的直播,多地之間的奔勞,間歇的線上教學和自我學習幾乎填滿了這位24歲年輕人的所有時間,讓他有了遠超同齡人的忙碌。但他似乎很少覺得累,“粉絲的支持和喜歡以及直播間的打賞收入讓我在這么年輕的時候就堅持做自己喜愛的事,我已經很滿足了”。
寧學嗩吶不學笙,學苼不能做當中。這句俗語時至今日還會在北方的民間被提及。但在@桃小辮兒 的直播間,帥氣小伙和他心愛的笙是永遠的C位,他希望盡自己的微薄之力,重現笙的風采。如他在自己抖音個人介紹里寫到的那般,他向每一位來過的觀眾說:聽完我的作品,相信你會對笙有所改觀。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3
頭條 22-08-03
頭條 22-08-03
頭條 22-08-03
頭條 22-08-03
頭條 22-08-03
頭條 22-08-03
頭條 22-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