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據悉,腫瘤免疫治療已成為繼手術治療、放療和化療之后的第四大腫瘤治療方法。腫瘤對免疫系統的抑制是其逃避免疫系統監視的重要原因。腫瘤免疫檢查點治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逆轉”免疫抑制并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但臨床響應性還比較低。目前只有20%左右的病人從這種方法中獲益。因此需要進一步揭示腫瘤免疫抑制機制并尋找新的免疫治療靶點和策略。
腫瘤患者經常遭受抑郁、恐懼、焦慮等精神或情感應激,且流行病學研究發現長期抑郁、壓力會加速腫瘤的發展并削弱腫瘤免疫治療的效果,表明神經系統及其介導的應激反應在腫瘤生長和免疫調控中發揮重要作用。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構建不同的腫瘤模型研究神經應激感應中樞在腫瘤免疫中的作用,發現荷瘤小鼠下丘腦神經元被激活,且血清垂體荷爾蒙α-MSH濃度顯著升高。進一步的研究發現,垂體產生的α-MSH可以通過其受體MC5R促進髓系造血和免疫抑制性的髓系細胞產生,從而促進腫瘤生長。利用抑制劑阻斷MC5R,可抑制腫瘤生長,并且該抑制劑可與免疫檢查點藥物發揮協同效果。利用臨床標本,研究人員發現非小細胞肺癌和惡性頭頸癌患者血清中α-MSH濃度顯著升高,并與外周血中的髓系免疫抑制細胞比例呈正相關。
此次研究的創新性體現在三個方面:發現一條介導腫瘤免疫抑制的神經內分泌通路,即下丘腦-垂體-骨髓(HPB)軸;發現MC5R作為一個新的應激受體,感應下丘腦-垂體信號,從而促進髓系造血;發現MC5R可以作為一個潛在的腫瘤免疫治療新靶點。
審稿人認為,該項工作“非常有意思”“有很強的創新性和臨床相關性”“能夠提供潛在的新的免疫治療途徑”。周榮斌表示,下一步,團隊一方面將繼續篩選和鑒定機體感應損傷/應激信號的新型免疫受體,揭示其免疫和疾病機制;另一方面將圍繞MC5R等靶點,發展具有免疫干預功能的治療性藥物。
頭條 22-08-06
頭條 22-08-06
頭條 22-08-06
頭條 22-08-06
頭條 22-08-06
頭條 22-08-06
頭條 22-08-06
頭條 22-08-06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